!】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
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去世,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
朱元璋把朱文正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
因屡立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佥,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及再定江西,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
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围洪都。
朱文正数度摧其锋芒,坚守85日等到太祖亲自率兵来援,陈友谅撤围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
朱文正又断陈友谅粮道,友谅遂败。
再派遣何文辉等讨伐未附州县。平定江西时,朱文正居功多。
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
朱文正有功暂未封赏,发怒,遂失常度,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
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骄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责骂。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文正惧怕,李饮冰又上奏朱文正有异心。
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来。
朱文正仓卒出迎,朱元璋说了好几次:“你打算干什么?”遂押回京城,马皇后劝解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就去世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其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朱元璋的侄孙辈藩王。
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关了起来。
客观的讲,朱元璋对朱文正还是不错的,他在之后的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王,并就藩桂林。
王晨笑道:“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谋,勇于战,为朱元璋立过奇功,然而一时之错,铸成一生悲剧——或许,这是历史给这位军事天才最公正的评价了。”
朱文正的能力,王晨还是非常认可的,现在有朱文正的加入,事情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这几天在忙着搬家的事情,等到搬完之后,稳定3开更新哈!)
......可跳转下一章了......
......可跳转下一章了......
......可跳转下一章了......
伯颜,年十五,元成宗命令侍皇侄海山。大德三年(1299)至大德十一年(1307),从海山出镇北边,与西北叛王海都、都哇战,屡立战功。
大德十一年,元成宗死,海山率部南还争位,大会诸王驸马于和林,赐伯颜号“拔都儿”。
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授伯颜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尚服院使,又任御史中丞。至大二年(1309)十一月,任尚书平章政事,特赐蛟龙虎符,领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
延佑三年(1316),元仁宗命伯颜为周王(元武宗之子和世琜)府常侍。其后历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等职。至治二年(1322),复任南台御史大夫。
泰定二年(1325),又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三年,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虎符,节制江淮诸军①。
致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