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杨工安说完,老郑已经斩钉截铁地答道:“小杨啊,这个案子虽有些离奇,但如果真让你破了,岂不是大功一件!必须查!就算查不到 ** ,也得给人家一个交代,不然群众会不断找上门诉冤的!”
尽管心里认为下属可能是在做徒劳工作,但老郑还是对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了肯定。是啊,案子难度虽大,但这种积极应对的精神不能丢。
当然,老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说的办案和问起养鸟人有什么关系?要不说这样,听闻西城这两年引进了一些警犬,特别擅长协助侦查,不少案件现场只要它们一闻闻便能找到线索锁定嫌疑人。”
“不如我帮你联系一下,借条警犬助你一臂之力如何?”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虽然这话题偏离得够远了,但杨工安心底还是微微触动,心想这警犬如果如此高效,倒真能成为侦破案件的一大利器。
但出于审慎,他还是决定尝试一下那个所谓的“鸟贼”之说,向老郑阐述了他的想法,而老郑则是一副豁然开朗的模样,陷入了深思。
老郑觉得这“驯鸟行窃”之事确实匪夷所思,更像是旧小说中的桥段。想到娄晓娥因急着找回失窃的首饰才出此怪招,似乎也有几分合理性。多年公事,让他深知人间万物千奇百怪,多试验一二总不会有错。
老郑将南锣胡同几位爱养鸟的住家告诉了杨工安。那些多半是自民国时期走过来的老者,对鸟类有着不解之缘。听到这些描述,杨工安不禁眉头紧锁。多数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哪里有力气去做贼?他心中虽然觉得希望渺茫,但仍未轻言放弃。
带着警械,杨工安准备出门拜访一番,但在出发前,先将娄晓娥平安护送到家。临别时,他还向她传达了逐客之意。
杨工安点着头:“要是那老先生,就来找您了。”
闻言,那大爷顿感紧张,满脸畏惧地答道:“对,我确实是姓那。”
“同志,我是满族人没错,可我真的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这个年代,身为满人着实艰难,稍有不慎即可能引来麻烦。
听罢,杨工安微微一笑,并不以为眼前这位老翁会是犯罪嫌疑人。尽管如此,出于职业操守,他还是蹲下身来观察笼中之鸟,问道:“老先生,听说咱们胡同里论起养鸟来,数您技冠群伦。那么您的鹦鹉会不会叼取物体呢?”
那大爷闻言一愣:“这个,勉强还算过得去吧。”
“那这只鹦鹉也会这种技能咯?”
杨工安的兴趣被激起了:“老先生,您可以让我们见识一下吗?就让鹦鹉捡拾钱币之类的小物件就好了。”
这……虽然感到事情不妙,但是那大爷怎敢对抗执法者,只得应声而动,为杨公安开启了鸟笼。
而后者则从容地从口袋中取出了一张粮票,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掌心。随着那大爷的一番指导,那只机敏的鹦鹉轻轻地碰了碰杨工安的手心几次后,居然真的叨走了那枚粮票,轻巧地飞行回它的主人身旁,并主动献宝一般将战利品交付。
见状,杨工安眼前一亮,隐约觉得那“鸟贼”的想法并非全无根据。遂决定更加正式地开展一场实验,“老先生,我们这样做一次实验吧。”
“您在家放置好这枚粮票,门紧闭而窗户敞开,看我们的小鸟能否从中完成任务。怎么样?”
我的天哪!
察觉到杨安此举颇具挑战性的老者连连摆手,一脸惶恐:“同志,这不合适吧?这等同于行窃啊?”
尽管如此,面对这非同一般的指控,杨工安表现得极其理性而又不失威严:“您请放心,这只是为了验证某个假想,绝对不会让您或您的宠物真正触犯法律的。”
最后,在这位警察坚定的目光与话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