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胡敬荣之死(2 / 3)

古镇谍影 心生远意 1732 字 7天前

志。

“可组织有核查规定,不能凭猜想、推测确认。还需进一步核实取证。”

“我也是通过组织才知道,和爱人广州分手后,她奉命回了南京应聘母校。”

“抗战爆发,她进了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期间,她为我党提供了很多十分重要之情报。”

他喝口茶,接着叙说。

其二,组织告知,抚养儿子的夫妻俩,于两年前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儿子也随即失踪,地下党已找了几年,杳无音讯。”

他神情悲壮,哽咽着说:

“我后悔没有接着找她母子,更没想到她会去中警官学校任教。”

“我算了一下时间,爱人失踪时,我就在南京。却没机会见她最后一面。”

“肖秉义,于得水交代,胡敬荣行刑那夜,他在校外执勤。”

“说你认识教员胡敬荣,行刑时,你也在场。我今天来,想跟你打听具体情况。”

肖秉义听罢,唏嘘不已。钟正荣叙述时,他便有强烈感觉。

警校那夜组织新生观看枪毙的女共党胡敬荣,很可能就是他爱人胡静。遂点头道:

“钟老板,胡敬荣行刑,我确实在场。校方称她是共党,还秘密组织考试成绩前十名新生观看。我认识她。”

“哦?她个头多高?什么发型?”

钟正荣惊喜的问。

肖秉义想了一下,答道: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个头大约一米六五以上,披肩长发打着卷,瓜子脸。说话声音很好听。她震耳发聩的最后留言,我至今还记得。”

钟正荣急切的问:

“你是说,她留有遗言?快告诉我。”

“她说,同学们,八年抗战刚结束,人民需要修身养息。国民党又要打内战。”

“《停战协议》刚签订,他们就迫不及待迫害异己。同学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她最后朗诵了一首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跟着被堵上嘴,枪杀了。”

肖秉义回答后,看对方凝凝噎。自己喉咙,也像被什么堵了。

钟正荣摇头叹道:

“我随后去上海找于得水,他没你讲的详细。只交代了胡敬荣同志被捕很突然,连宋主任等都很吃惊。他估计是叛徒出卖。”

“我虽认可于得水叛徒告密之说,但也难以置信。因我和爱人直接归中央社会部领导,不和地方党横向联系。”

“知道她身份的人不多。她言行比我谨慎,她自我暴露,可能性不大。这对我,始终是个谜。”

肖秉义建议:

“还有一个人应该清楚,他不仅是杀害你爱人的刽子手,而且应知悉你爱人被捕原因。”

钟正荣抹去泪水,点头道:

“你是指宋中坚?”

肖秉义点头:

“是的。那晚,他是总指挥。”

钟正荣摇头:

“从于得水交代情况来看,宋中坚对胡敬荣身份也很吃惊。我估计,很可能出现了意外情况。”

“但我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哎,我有个不情之请。”

“能否请你认真回忆一下,将你在警校耳闻目睹胡敬荣教员情况,详细写一份材料给我?”

钟正荣见他点头,沉吟一会,重复胡敬荣遗言最后四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什么意思呢?”

肖秉义补充道:

“这首诗,我原来不知是谁写的。去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