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工业里,他的话语权仍旧有限。
导演不可能按照他的想法拍,对于此事,他也不强求。
当然了,史蒂芬金好歹是挣到钱了。
而那些没挣到钱并且被压榨的,就更多了。
最夸张的,要属墨镜王监制的《摆渡人》了。
号称改了一百一十八次剧本!
在这种戏里当编剧,那不就是没有著作权的枪手工具人嘛?
当然了,导演改剧本,监制改剧本,制片改剧本,这些事情其实都有两面性……
要么,是掌握市场的他们知道剧本中欠缺点啥,是往好的改。
要么,就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喜欢的,那就是好的,在那儿瞎叽儿乱改。
但甭管是哪个原因,反正编剧没人权就对了。
《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前者,编剧将剧中的米勒上尉描写的英勇无比,是诠释美国梦的关键力量,但这种各种意义上的无敌,在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的眼里,那简直就是鬼扯……
瞧见罗兰拿着新老两个剧本比对差距后,斯皮尔伯格便非常随意的说道
“其实我没改多少,一百六十多页纸,我也就改了四十七页。”
“最大的改变,其实就是米勒上尉的人设。”
“汤姆不可能去演那种油腔滑调的角色,所以我把米勒上尉改成了一个好人。”
“至于为什么,我想汤姆之前在教你塑造角色的时候已经和你说过理由了……”
“他只演好人。”
没错,经过斯皮尔伯格亲自修改后的《拯救大兵瑞恩》和编剧所写的原版相比,最大的差别,其实并不是米勒上尉褪去传奇色彩,蜕变为人,而是身上那油腔滑调的属性,变成了汤姆汉克斯一直给大众诠释的好人属性。
和那些口口声声的表示,自己要追求艺术的导演相比,斯皮尔伯格这群家伙活的比谁都明白,剧本中的角色,那根本就不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而是为了观众服务的。
观众瞧见汉克斯那张脸,就觉得他是好人,那角色属性,也得这么刻画。
在演艺圈里所谓的挑战自己,演技方面再攀高峰,那都是脑子有包。
这是和观众过不去,和钱过不去。
很多家伙一直都不明白,演员塑造出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他这辈子就已经成功了,而什么转型,那都是吃了饭没事干。
如果真有人转型成功,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之前他所塑造的角色,其实并不经典。
而当斯皮尔伯格发现,在听了自己的解释之后,罗兰便直接越过前一百多页,找到自己出场的戏码时,他的脸上,更是显露无奈,“你背诵的台词,没有太大的变化……”
“拯救瑞恩本身就是诠释人道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你饰演的瑞恩在影片中的最大意义,那就是以当事人的身份,质疑拯救瑞恩这个行为。”
“并且,你要被米勒拯救你的行为所感动,他牺牲时,你当着他的面哭就行了。”
“就像……《蜘蛛侠》里一样。”
“你只需要流露出彼得帕克面对濒死叔叔本帕克时的悲伤……”
“最关键的戏份,就能过了。”
是的,汤姆汉克斯之所以会向斯皮尔伯格推荐罗兰,其根本原因,还是重复成功。
变着法的想办法重复成功。
对,《拯救大兵瑞恩》里,汉克斯所饰演的米勒上尉与瑞恩的关系,和《蜘蛛侠》里,彼得帕克与本帕克的关系,极其的类似,说的不好听一点,如果混淆现实,《拯救大兵瑞恩》其实能被观众看成是本帕克的自传,他经历了一切,最后将对未来的憧憬,交给了瑞恩,这种精神上的传承,实际上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满足,至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