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蜘蛛侠》上映之后,发表过一遍‘彼得帕克就是罗兰艾伦’的影评,在那篇影评里,他阐述了罗兰只是在做自己,根本就没有在表演的观点。”
“之前,我深表认同,但在看了《泰坦尼克号》之后,我便觉得,他错的离谱。”
“什么是表演?”
“我们所说的表演,不就是演员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情绪收放,让观看电影的观众,沉浸至导演所想要构画的世界中去吗?”
“如果说《小鬼当家》、《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蜘蛛侠》这些表现的都不明显,各种各样的问题抢走了罗兰的风头,那么现在,《泰坦尼克号》则让我们瞧见了他的水准。”
“杰克道森的一举一动,将年轻人渴望的梦中情人诠释的淋漓尽致,那饱含着青春、洋溢着激情、对爱情充斥着美好向往、用生命来捍卫诺言的形象,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回到了八十年代,刚刚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天天都是用笑容,迎接美好的明天。”
“又或者说,在观影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杰克道森,而是自己的青春,它是一些人的美好回忆,又或是一些人的心中向往,它可能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有可能是同龄人渴望追寻的方向,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蕴含着善意、活力、激情、热爱的灵魂交互,让罗兰艾伦塑造的杰克道森,富有别样魅力。”
“包括我侄女在内的女孩,天天都在说他帅,天天都说他演得好,但若是真问她们杰克为什么帅,外表还是神态,为什么演得好,哪里吸引她们,她们却没法给出相对统一的回答。”
“这是因为罗兰的表演已经超出自我的藩篱,他将自己的外表和自身的魅力合二为一!”
“前者,是吸引观众目光的手段,而后者,是观众难以自拔的根本。”
“他让杰克道森成为了罗兰艾伦!”
“或许有人会反驳我,我这个理论和罗杰有什么区别?杰克和露丝展现出来的美好,不过是罗兰和凯特在戏里戏外的相恋,他们只是本色出演,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好演员。”
“如果抱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其实也想反问你们一个问题,按照你们的理论,其他演员为了诠释好角色,亲生体验某些工作,所以他们也成为了一个坏演员?”
“为什么其他演员在拍戏之前做的准备工作能让他们变得更加敬业,而罗兰在拍戏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只能让他背上一个演自己的名号?”
“难道是因为他年轻?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帅?”
“这种说法对罗兰公平吗?”
“因为一张脸,所以他在拍戏前做的所有准备,只会成为他的累赘?”
“因为一张脸,在表演方面他就只能接受大家的差评?”
“为什么?”
“是嫉妒他帅吗?”
“还是嫉妒他年轻?”
“亦或是嫉妒他在戏里戏外都收获了自己渴望的爱情?”
“如果《泰坦尼克号》是罗兰的第一部电影,那我肯定会认为罗杰说的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已经看到过了无数种类的他——带来欢笑的凯文麦卡利斯特、惹人怜爱的约翰康纳、保护弱小的蒂姆哈蒙德、维护正义的彼得帕克……这些都是罗兰艾伦所塑造的角色,如果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自己,如果他一直在自己演自己,那么我想请问,罗兰艾伦到底有多少个身份?多少张脸?他为什么还没有被送入精神病院?”
“正是因为我们看过了无数个他,所以我才会觉得害怕,如果说之前那些角色仅仅是恰到好处,那杰克道森给人的自然,已经让人难分真假。”
“在他的演绎下,仿佛几十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他和露丝谈了一场短暂而又美好的爱情,最后,永远的坠入了冰冷的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