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方面,超级英雄的改编项目,其实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故事的发展,基本上跳不出原著的那个框。
就像人们一提起蝙蝠侠,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死对头小丑,一提起超人,首先蹦出的便是他的头号死敌卢瑟,一提起神奇女侠,那就不可能无视她的哥哥战神阿瑞斯一样,甭管电影怎么拍,甭管游戏怎么做,这些缠绕在红花身旁的终极绿叶,都不可能消失。
他们诞生的过程可以改,他们经历的事件可以换,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永恒的,因为冲着漫画而走进影院的粉丝们是永远没法接受小丑扭掉了蝙蝠侠的脑袋,卢瑟将超人五马分尸,战神阿瑞斯扯掉了神奇女侠的星星小内……
呸!
一些老绅士可能还真能接受这种古希腊神话中的限制性剧情!
毕竟,洛基成为奎托斯儿子这种改编都能被人们接受,其他方面突破一点,也是可行的?
至于被人攻击扣上帽子送进大牢?
没关系,没有人比我更懂赦免的建国同志能把你捞出来!
如此一来,当某些特定人物出现在作品名录中时,那他们的结局,其实早已预定。
像本杰明帕克存在的意义就是以自己的死亡来刺激蜘蛛侠的成长;
像格温史黛西存在的意义就是以自己的死亡来刺激蜘蛛侠的成长;
像诺曼奥斯本存在的意义就是以自己的死亡来刺激蜘蛛侠的成长……
好吧,小蜘蛛不愧是美漫最惨英雄,别人都是打怪升级,只有他是挨打升级。
正因如此,当这些特定角色出现后,粉丝和观众其实都已经做好了迎接主要人物死亡的心理准备,所以宣发之时公开他们的最终结局,其实并不算剧透。
当然了,就算这种行为不算剧透,实际上也没有几家影业公司会真的这么做,因为甭管粉丝和观众如何猜测,这其中都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观影之时,他们会认真的了解内容,不断地去验证自己之前得出的结论,而这种过程,能让粉丝和观众得到极大的满足——
‘看吧,制片方的花招我都猜到了!我特妈的就是这么的牛哔!’
而一旦由制片方抢先实锤,那这种过程,也就没了。
观影时的代入感,就会呈几何倍的下降。
这也是《蜘蛛侠2》刚放映时,大伙都很轻松的原因。
这又不是数学题!
在知晓结果的情况下看过程,那人人都是上帝视角了!
可问题,当人们轻松地看完小三十分钟,发现事情的结局依旧没变,进展的过程符合预想,但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让结果指向的最终方向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后,那种意外,就像在某破站上抽奖中了但不兑,只退中奖时花费一样,让人错愕!
格温史黛西的死不是简简单单的刺激小蜘蛛的成长?
这种打击并不是为了让毒液能在第三部中趁虚而入?
小蜘蛛会因为自己的隐瞒而背上巨大的心理负担?
天呐!
这种走向,比《泰坦尼克号》还要虐啊!
在《泰坦尼克号》里,杰克虽然死了,人们伤心难过但不会难以接受。
因为通过片头和片尾的展示,人们还是能够知晓,杰克的死没有白费,他心爱的女人完成了他临终时的遗愿,替他好好地活着。
可现在呢?
格温史黛西爱上的并不是蜘蛛侠,而是彼得帕克!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彼得帕克有‘欺骗’格温史黛西感情的嫌疑!
在彼得帕克是过错方的情况下,任何意外的发生,都得由他负全责!
如果彼得帕克是个ua,那他自然不会对这种责任产生任何心理负担!
可问题是,他偏偏还只是个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