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百姓们是勤恳的,他们在种植完了庄稼以后,就凭借着各自的手艺,编制了一些箩筐、篮子等物拿出来售卖。
编制箩筐和篮子的手艺,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手艺。
原材料基本上就是树枝、竹条、藤曼等物。
几乎没有多少成本。
民间会这项手艺的人很多。
所以出现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箩筐和篮子等物。
由于此地的百姓在大宋的时候是赤贫的百姓,所以他们手里并没多少钱财。
所以交易的时候用的钱财很少。
几乎都是以物易物,又或者用俘虏来抵账。
比如一个小篮子值五文钱。
有人一口气拿了四个篮子,就可以让自己家里的一个俘虏,去对方家里做工两日抵账。
又或者将自己家里分配到的马匹,借给人家使用两三日抵账。
良田里的庄稼,可不是种下以后就完事了。
中间还要锄草、松土,旱时还要挑水灌溉。
所以百姓们在种下了庄稼以后,还要时不时的去田间劳作,以助庄稼茁壮成长。
所以百姓们即便是将庄稼种下去了,也需要劳力。
特别是将草地开垦出了良田的第一年,地里的野草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所以经常要去锄草。
距离临橫府远的,几乎都是百姓在叫卖。
距离临橫府近的,不仅有百姓,也有一些商人参杂在其中。
寇季稍微打量了一眼,大多是盐商和皮毛商。
盐商们背着盐袋子,在百姓们中间穿行,时不时的放下盐袋子,跟百姓们交易。
百姓们有钱的给钱,没钱的可以赊账。
待到了秋收以后,用粮食抵债。
用粮食抵债的话,盐商们会将粮食压在一个极低的价格上。
到了秋收以后,盐商们赚的可就不是一点点卖盐的钱。
百姓们每一户最少都有一千亩地,秋收的时候收的庄稼必然不会少,所以不怕盐商在这个上面占便宜。
盐商们也不怕百姓赖账。
毕竟,盐铁都是官营的。
几乎能做食盐生意的,背后都有官府的影子。
所以百姓们跟盐商交易的很愉快。
寇季一行人入了临橫府,看到的就是更加热闹的生意场。
卖什么的都有。
寇季和王曾甚至还看到了两家书铺。
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曾经空无一人的上京城,再此繁华了起来。
寇季和王曾几乎可以肯定,以后的上京城,恐怕要比以前的上京城要繁华。
因为他们在入城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商人运送着大批的货物进入到了上京城。
“此地的百姓们买得起吗?”
寇季和王曾二人入城以后,心中同时生出了一个疑问。
他们在见到了临橫府知府以后,临橫府知府给了他们一个答案。
“百姓们当然买得起。”
临橫府知府,一个三旬中年人,名字叫钱通,以前是房陵的县官,被魏王府一脉欺负的十多年也没有升官。
魏王府一脉被处置以后,钱通开始展露头角。
先后任职过一任知县,两任知州,最后被升迁到了临橫府出任了知府。
寇季和王曾听到了钱通的话以后,一脸狐疑。
钱通也是一个人精,看到了二人神情以后,不等二人开口,便赶忙解释道:“不瞒王相,寇相,下官准备用钱财收购百姓们秋收以后的余粮。
此事下官已经跟百姓们通过气的,如今各州知州正在核算临橫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