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各族之间没有隔阂,想让所有人都融入汉家百姓对行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赵祯可以灭掉西夏,可以毁灭辽朝,可以吞并大理,但却无法道破人心中对壁垒,尤其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下对汉家百姓,他们心中对壁垒更加坚固。
都说汉家百姓是最具有包容性的,那是没有见识过一个强大的盛世王朝,民族自尊心这种东西华夏古来已久。
和后世的民族骄傲相比,封建时代的民族自尊心有时可以用民粹来形容,“非吾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根本就不算什么,还有更为激进的存在,“四方蛮夷,皆可屠戮!”
汉人的高高在上已经穿破云霄,若不是儒家思想中礼的影响,这种盲目自大早已把汉家文明带入了地狱边缘。
儒家思想的好处在这时体现了出来,仁爱,守礼,越是强大越要谦逊,越是强大越要注重礼节,这样才是君子,这样才是真正的强者。
于是在这种思想的制约下,汉家文明虽然还会狂妄,但却不会过界,咱们这么强大,不能欺负小国,越是恭顺的小国,咱们越要大度,越要宽仁。
所以被大宋征服的外族人在中原生活的还算不错,商贾们不会欺负契丹人或是党项人,因为咱们汉家强大啊!欺负他们这些亡国之人实在丢脸的事情。
对待小国也是友善的,高丽这种小国寡民的王朝根本就不值得大宋动手,听说高丽山多地少,粮食经常不够吃,女子甚至会袒胸露乳,实在不成体统。
琉球国上贡的石流黄成色极好,已经成为大宋贸易的主要来源,大宋和琉球国之间的关系自不用说,琉球国已经成为大宋的一个自治岛国,他们的自治享有极高的权利且没有任何人反对。
琉球国,弹丸之地,自治便自治了,有甚的事情?若是敢背叛大宋,巨舰开赴,岂有完卵?
眼下大宋四周的小国已经臣服,便是和大宋关系紧张的吐蕃也在表面上一团和气,角厮罗明智的希望用外交换取时间。
这是蛮夷最常用的手段,以臣服换取和平,以退让换取发展,而大宋的制裁手段在吐蕃身上完全无效。
吐蕃是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地方,在唐时便是如此,经过崩溃之后的吐蕃人明白一个道理,分则覆灭,合则依存。
大宋对吐蕃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高原屏障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只有国力和人口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才能全面压制吐蕃,才能让吐蕃崩溃。
任何计谋在现在的吐蕃面前都是毫无用处的,之前黑手曾经在吐蕃使用离间之谋,但很快便失败了,而且损失了不少的人手。
蔡伯俙这才明白,对付现在的吐蕃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
随着国力的强大,大宋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多,赵祯已经开始看到了膨胀之后带来的隐患,所以他才把大政交给赵旭处理,而他主要是对付国内不断出现的矛盾。
赵祯是个正常的人类,没有办法把一个王朝的所有事物抓在手中并且处理的井井有条,虽有中枢的辅助,可中枢依旧是属于大宋的政事处理机构,能做的也只是执行而已。
中枢在大事上并没有决定权,更多的是把繁琐的政事上报帝王由帝王处理或是决定,赵祯好不容易把文官的权利进行划分,绝不会把他们的权利扩大。
朝廷政事交给赵旭处理可以锻炼他的能力,亦可解放赵祯的身心,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内部矛盾。
这些矛盾在奏疏中是看不见的,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大宋的发展。
文化改革,思想的碰撞,种族之间的隔阂,等等这些都是内部矛盾,生产力的解放,科技的发展如何能在奏疏中详细体现,如何能得到朝廷上下的重视?
虽然不想承认,但赵祯明白,现在的自己就是大宋的“救火队员”在矛盾还没有引燃大宋这堆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