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兴学(第一更)(2 / 3)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3496 字 2020-06-11

不好的先例。

林延潮道“你所言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我等办事又哪一样能离得开官府的支持。

与其堵不如疏,把风放进来,至于窗户开多大自己说得算。”

徐火勃错会了林延潮的意思以为他另有对策,大喜道“老师所言极是,学生明白了。”

二人说说聊聊。

这时候里长,祝秀才二人面带笑容地走来,见他们二人的表情,林延潮就知道书院这事成了。

之后林延潮就以祝秀才家为根本开始修建这鳌峰书院,祝秀才隔壁的两户人家,以及山下河池,加在一起一共有百余亩的地方。

随后林延潮放出了自己要建鳌峰书院的风声,闻此于此林延潮的亲戚,学生,同案,同乡以及地方上的官员都表示支持。

正巧在此时,林延潮回乡后所作的少年中国说,也随着开年后在闽地士子间流传开了。省城的读书人读此催人奋进之文,无不感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如此慷慨激昂之言,不知道令多少读书人顿生头悬梁,锥刺股之志。但他们同时不由扪心自问,方向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可以为朝廷社稷作一番事。

我的出路在哪里?朝廷的前途又是如何?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又如何休戚相关?

众人从在黑屋中徘徊,走来走去却不是前进的方向,但是林延潮开设鳌峰书院的消息一出,好比人在黑暗之中,望道了前方的一束火光。

虽然不甚明朗,但对于有志于报国的读书人们着着实实地在迷雾之中指出了一条明路。

一时之间省城之内,风云激变。

少年中国说当下就成了书院最好的招生广告。

就是不提林延潮这篇少年中国说在省城读书人中的影响,就以他名望论之,听说他要办书院的消息省城百姓也是有钱出钱,有力的出力。

身为林延潮的大弟子徐火勃,以及他的兄长首先将家藏的所有藏书全部拿出来,捐献给了鳌峰书院。

要知道徐家是省城里有名的藏书家。

徐火勃其兄徐熥家中藏书达万卷,徐家特意建了建红雨楼、绿玉斋、南损楼等楼用以藏书,其中多藏有宋,元之秘本,省城的读书人都以来徐家借书一睹为荣。

林延潮听说徐家二兄弟要将藏书都捐献给书院,一时也觉得二人牺牲太大。

哪知道徐熥告诉林延潮道“贤哲著述,以俟知矣。人之读书来,是与书相知也,与书相知者,则亦与吾相知矣。能以我徐家之书,交闽地学子何乐不为!”

书院,书院,古意就是一个院子围起来的藏书之处。

秦汉时求学艰难,没有印刷术时,古人求一卷书读难如登天。

故而有贤士乐意将家中藏书拿出给求学的读书人分享,读书人多了读书之后就需交流,并请益贤士,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教学授徒,私家讲学。

林延潮接受了二人好意,这鳌峰书院能办起来,徐家兄弟可谓出力最多。

现在有了百亩之地可作地址,徐家兄弟二人又捐了万卷藏书,于是自然而然这书院开始名副其实。

除了徐家兄弟,知道林延潮要办书院,自己的族亲林如楚赠了一千两白银。

而林烃,林燎更是高兴,从濂江书院里拿出藏书一千卷赠给书院。

福建巡抚赵参鲁知道后召集民役工匠来帮忙修葺书院,这等于免费的劳动力,不过工料钱林延潮必须自己出。同时赵参鲁以个人的名义赠了三百两银子给书院。

福建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