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节 交战(1)(2 / 4)

兵,便会迅速驰援轮台。

有了赵新弟的那支精锐骑兵在,匈奴人别说攻陷轮台,连靠近都要磕掉几颗牙齿。

可惜,李广利为了军功,将令居和轮台作为诱饵。

如今,令居战事,回到了原点。

事实证明,长安天子的诏书无比正确。

而这轮台却沦陷了。

上万守军,只有不足三千突围而出。

战死者至少在两千以上,其中就包括他的侄子李晟以及大批的汉军精锐。

剩下的都为匈奴所俘虏。

轮台之陷,是赵破奴兵败匈河后,汉军所遭遇的最大失败。

李广利凝视着眼前的坟茔,然后起身,看向变成了瓦砾,为废墟所掩埋的城市。

他拔出自己的腰间佩剑,发誓道“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晟儿,汝放心,汝之仇,叔父为汝报之!”

这不止是为了李晟,也是为了他自己!

这一战,关乎着他这一生的成败。

这时候,李哆带人来到李广利面前,禀报道“将军,赖校尉回来了!”

“嗯?”李广利马上道“快传!”

……………………………………

李陵看着自己面前的瓯脱都尉,眉头紧紧的皱起来。

“李广利真能忍啊!”他轻声叹道“我都那样了,他还是每日不足四十里的进军速度,够可以啊!”

对他来说,汉军主力现在的抱团推进,几乎是一个无解的!

因为匈奴主力,哪怕算上仆从国的军队,也才堪堪与推进的汉军兵力相当。

但两者的质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汉军主力中,可以进行野战的精骑至少在四万以上!

其他的步兵里,可堪一战的也起码有一两万。

反观匈奴方面,僮仆都尉的主力加上日逐王本部、别部的骑兵,总数量也就五万不到。

但这只是纸面数据,实际上,匈奴军队和汉军是两个概念。

在过去,匈奴人根本没有什么常备军的概念。

他们的传统就是平时游牧,有事聚集为军,在各部首领、贵族率领下参战。

也就是漠北决战后,当时的尹稚斜单于痛定思痛,在赵信的辅佐下,开始了匈奴的胜兵建设。

但,匈奴穷!

根本维持不了大规模的胜兵。

哪怕先贤惮占据的是富庶的西域,有无数仆从王国的人力物力资源可用。

也不过养了五千僮仆骑兵加上不到两万的本部骑兵。

剩下的,全是训练不足,甚至连武器都是简单的青铜铤,甚至还有拿着石器和木棒上阵的人。

这样的军队,在汉人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哪怕是那些精锐的胜兵,其装备与汉军也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旁的不说,汉军早已经是全铁器部队,其精锐的玄甲军,甚至是以精铁乃至于钢铁为武器。

装备的俱是强弓硬弩,骑的都是高头大马。

反观匈奴,铁兵器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依然用的是青铜武器。

至于精铁、钢铁刀剑与甲胄,那是只有贵族和贵族们的武士才有资格使用。

也就是这次攻陷轮台,靠着缴获的汉军甲械,先贤惮才将其本部的一个万骑,转为了所谓的‘玄甲军’。

说是玄甲军,其实不过是一支全铁器骑兵而已。

而且,铁会生锈。

若无补充,这支骑兵用不了几年,便会退化。

这也是匈奴的烦恼。

漠北苦寒,风沙雨雪多,他们缴获、走私获得的汉军甲械的生锈速度快的超乎想象。

即使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