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泠脱口而出,延岚抬头眨眼“小友怎么知道?小友真是博学。”
楚泠瞪着他转而笑了,伸手要过琴。
她再次抚一遍小调,随后是穿云咒。
延岚听了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她,仿佛见了鬼。
“你不是楚门的吗?”他抖着手指她,又想到什么,激动地喊,“这可是嫡传才会的曲子!”
楚泠怕他气厥过去,赶忙道“按照师承,泠自然是云水弟子。不过,先母姓楚,故泠也是楚门的一份子。”
延岚眼睛一转,霎时想透了其中关键“原来你是那个祭酒之女!”当初延岚在天都的太医署呆过,自然知道那些八卦。
楚泠点头笑道“那延岚道友是否该说说自己了。”
延岚撇撇嘴,牛饮一口茶叹气。
他原是泽县那地域的人,是岚旻道人的那一脉,不过并非嫡传。原来泽县还有隐士,不过楚泠他们没有找到。
延岚在琴学上并没有天赋,更爱草木药理,故而虽有云水传承,却没有习过希音诀。
“我那一代,只有嫡传才有资格学那功法。师父将我捡来,见我天资不高,便只授了三元经,我也是到了而立之年才入道。”
楚泠注意到另外一点“也就是说,云水派还是有修士的,还在传承希音诀。”
她与延岚说了叶县之事,二人感叹世事变化。没有族谱在手,他俩也不知辈分如何,依旧同辈相称。
第二日清晨,延岚背着竹篓出门。
楚泠执剑练习最基础的劈抹挑刺,直到辰时停下,煮茶抚琴,及至午时过后,出门领略这中城之景。
城中修士大家都各自知道,多了外来之人,便十分显眼。楚泠受着众人的打量,一路走到城主府外。
神君是否在这里?
她想着瞅了两眼,背着琴去往前方的道场。
神君交代自己在此处随意,只要每日留出时间抚琴便好。楚泠歪着脑袋想了想,觉得此法甚好。
浮山真人难得一见,更别说楚泠这个还没有筑基的小修士了。不就是将自己当做饵,将那浮山真人钓出来嘛?
金丹修士对云水派当初的镇守知道得非常清楚。若浮山还有心离开,便会来捉拿她。
楚泠穿着青丝襦裙,远远地就看见一排盘龙柱和其后的宽阔平地,举步往里走。琴囊背在身后,还比她高出几寸。
楚泠原本地打算穿道袍,适合此地清幽,又有防护之用。可惜它不合身,为避免绊倒自己出丑,她取出这件防御法衣来。
地面砖石被磨平,刻出三尺见方的纹路分割整个道场。
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坐或立,或手谈或论道。临接城主府的一面树木葱葱,一排蒲团被整齐地放置在地上,有两个老者在树阴下打坐。
楚泠收回目光,向几个正在论道的人走去。
他们说的正是北洲话语,北洲算是修道的根源,道家以其语言为根基。
只听一人执卷轻敲手掌“天常有道,地则有德,道生之,德蓄之,因此天地常。人道有为,虽累亦亲天地,人合一。”
青衣男子摇头“天地遨游,万物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天常有道,天道有常。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四周几人颦眉,两厢说法皆有所感,却又不通。
执卷之人里楚泠一步之遥,他早就察觉她的接近,回头一拽“哎,这位小友你说!”
四周的人抬头望向楚泠。
还未等楚泠说话,他身旁的老者便道“叶道友,别病急乱投医。一个小小女子懂得什么?”
楚泠想起沧岐一路来的所求所为,便道“不才不通法理,只是略有所感。天道有常,万物生化。吾等顺势而为如行江上,如浮游不知天地,不知江流何处。就算偶窥天道,所为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