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益于事。使君宜别求高贤辅佐,共图大业,何便灰心如此?”
刘备道:“天下高贤,无有出先生右者。”
庶道:“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临别,徐庶又顾谓诸将道:“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
诸将无不伤感,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徐庶辞道:“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
刘备就马上执庶之手道:“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
徐庶亦涕泣而别,刘备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刘备哭道:“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刘备以鞭指道:“吾欲尽伐此处树木。”
众问何故。刘备道:“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道:“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道:“先生此回,必有主意。”
徐庶勒马谓刘备道:“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刘备道:“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
徐庶道:“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刘备道:“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
徐庶道:“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刘备闻言,心中大喜,道:“愿闻此人姓名。”
徐庶回道:“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其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刘备道:“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
徐庶道:“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
刘备踊跃道:“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
徐庶荐了孔明,再别刘备,策马而去,刘备闻徐庶之语,方悟司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梦初觉,遂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
徐庶既别刘备,感其留恋之情,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庐见孔明。
孔明问其来意,徐庶道:“庶本欲事刘豫州,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只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刘备。刘备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
孔明闻言作色道:“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徐庶羞惭而退,上马趱程,赴许昌见母。
徐庶趱程赶赴许昌,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
徐庶入相府拜见曹操,曹操道:“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
徐庶道:“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刘备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
曹操道:“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
徐庶拜谢而出,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徐母大惊道:“汝何故至此?”
徐庶道:“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