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讨伐缅甸(3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7685 字 2020-04-05

丰,府库之中很有一部分利税是由瘾君子们一吞一吐之中贡献的。

“公公,您只看到了我南中出产的粮食,却不知道这些粮食的去处。”那边,黄馨在守汉喷吐出的青烟之中开始向王德化大倒苦水。

“大口口,一月二斗。这是人均最低的粮食需求,我南中如今有军马数十万分驻各地,这些人马消耗之巨大,公公可曾算过?”

“公公从内地来,当知晓如今九边各镇均有装备我南中出产之盔甲刀枪者,各镇各城,多有罗列我南中出产之火炮者。然刀枪盔甲火炮炮子火药等物,皆要有人辛苦劳作制造方可。从矿山采矿,到炼厂冶炼,各处工场打制,这各处哪里不是要成千上万的精壮汉子在辛苦劳作?此辈的一日饮食,所消耗的粮米油盐荤腥,多过农人至少五成以上,盖消耗大矣!公公请算一算,内地官军每披一件甲胄,多一件刀枪,我南中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劳力?”

王德化被黄馨这一连串的数字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却不知,黄馨在公事房中,分管的便是各处工场矿山等事,这种数字自然是如数家珍一般。

“如今每年自福建、广东等处流入南中垦殖之各地流民多达数十万,我家伯爷少不得要发给口粮、种子、农具,安排他们往各处去,这一连数年都是只出不进的。每年又是多少开销?”

“黄先生,既然是开垦了,为啥几年都是只出不进的?”一个太监好奇而又有些不解。

“这位公公,您想必是在宫中待久了,不知道稼穑之艰难。那遍地荆棘草莽之处,如何能够变成良田?少不得要砍伐烧荒,然后再将开辟出来的生荒慢慢的养成熟荒,生地变成熟地之后方可种植粮食作物。这少不得又要数年时光。我家大人又没有点石成金的神仙手段。冬开荒,春便可播种,秋更是丰收年景。”

“公公请看。”

黄馨拿起放在地图旁的一根木杆,指着沿着从广东到广西,中间在雷州府分出一条道路折而向南的一条粗大的虚线画了一遍。

“两广乱起,皇上将此事交予我家伯爷办理。公公须知,去山中贼易耳,然治乱容易治平难。若要想令两广平静,须得与民休息,休养生息。但却又要让这被乱地区之人有谋生之处。伯爷苦思多时。除了移民开垦之外,便只有以工代赈之法,修筑联通两广各地州府的官道,疏浚各处港口码头。让沿途百姓有处换取自己的衣食。”

以工代赈这个法。对王德化倒不是什么新名词。在崇祯九年守汉第一次入卫勤王之时。便在朝堂上献策,以工代赈,兴修京畿水利。疏浚从津到京城的诸条河道,可以使接驳海运的漕船直接驶到朝阳门码头,减少沿途的损耗。

这件事在崇祯十年热闹的进行了一年,让王德化、王承恩、内阁各位大佬,六部的诸多堂官、司官们很是得了些好处。此番王德化南下,便是从朝阳门码头出发,沿着河边修筑的官道两日抵达津后换乘海船。

正是因为了解,王德化才知道大凡这种工程其中的消耗之巨大。看着那条几乎横穿了广东、广西两省腹地,沿着东江、西江修筑的干道,王德化不由得心中慨叹,他想起了因为屡兴大工而国破身死的秦始皇和隋炀帝二位。

“宁远伯殚精竭虑,谋国之忠诚,朝廷上下也是有目共睹的。”捧了守汉一句,王德化觉得要将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端出来了。

“这些倒也罢了,毕竟某家最后也要从中有些好处的。”不等王德化开口,守汉那边已经将一袋烟抽完,将烟袋递给旁边侍立在侧的一名妖娆的竺胡姬。

“不过有些钱粮开销,却是有去无回的。比如平定各地乱民,震慑周边对大明不轨的宵之辈,比如久不朝贡还侵我大明的缅甸、孟加拉等处!”

守汉这番话,给王德化带来的冲击和震惊不亚于刚才初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