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要么也可以就地征发动员壮丁,至少一个对峙局面是可以的。可是这厮,眼看到基督教加尔文派组织宗教民兵,与那些苏丹争斗,互相攻伐,他非但不立刻派兵制止镇压,还给他们颁发了嘉奖令。结果这些人有恃无恐,大量招兵买马,到处焚烧教堂礼拜寺佛堂,甚至连与世无争的道观都付之一炬。最近更不得了,干脆直接打劫良民,同时强迫良民加入新教,不然就杀全家。逼得其他教派也是纷纷以教义为号召,组织自己的民团武装,在这爪哇道地面上形成了教派林立,割据一方政令难通的局面,这一切,都是这厮当初不加约束,未曾将矛头扼杀在摇篮里惹出来的祸。”
吴六奇也是咬着牙恨恨的“主公早有明令,宗教团体禁止拥有私军。而他仅仅因为新教一点愿意帮助政府镇压的许诺,就放开这个口子,现在大乱已经铸成,若不痛下杀手,只怕是不能善了。所以我建议立刻仿造台湾的经验,组织人手修筑道路碉堡,尽快形成囚笼,然后封锁贸易,逼他们自己蹦出来。”
郑森闻言摇了摇头“不行,此处与台湾不同。台湾是新归化地,归化番多,汉民少,生番少,而且海路完全被我们封锁,因此只要区分开顽固观望和支持者,我们就能一举成功。而爪哇情况远比台湾复杂,这里既有各种土王土官,也有南中的政府,民族宗教众多复杂,而且跟南中其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紧密,对南中的经济也格外重要,我们既不可能完全实现封锁,也不可能长期的耗下去。同时,我们的兵马看起来很多,可如果分散下去,那最多是一个县一个营,而造反者手里可不缺乏火器,战斗力也不弱,因此,台湾的经验不可行。”
一到这里,吴六奇立刻变得垂头丧气,论起打仗。十个郑森也不是一个吴六奇的对手。但是起掉书袋,讲对某处兵要地志风土人情的了解来,个没怎么读过书的吴六奇捆在一起也不是一个从就被父亲延聘名师,实行一对一的家塾教学,后来又拜在钱谦益门下学习的郑森对手。试问,如果郑森的学问不够。只怕眼高于顶的巧星浪子燕青钱谦益打死也不会收这样一个海商子弟做学生。也正是因为出身于郑芝龙这样的海商世家,郑森才会对爪哇等处的宗教、政治、地理等环境算得上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爪哇的当地统治者向来注重吸收外国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态,也是占据了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地处中原儒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与南亚印度教文明的交汇处,这里曾出现兴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国,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穆斯林商人开始把伊斯兰教传入这一地区,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浪潮袭来。欧洲势力则带来了基督教,再加上本土特产的宗教,还有那些闽粤移民带来的汉地佛教与道教,各种宗教在这片土地上纵横交错,生根发芽。
宗教上如此复杂,自然环境上却是更加令人咂舌。大大的数千个岛屿散布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上,成为了从南中到十州的往来交通要道。
“徐霞客徐先生穷尽数年之功,以数千人的人力。动员了数十艘船只,在这片海洋上进行勘察测量。从这里到十州,沿途有大数百个岛屿可供船队休整补给!若是没有这些岛屿,十州,如何能够在数年之内便移民数万人过去?”
听到郑森起了十州,吴六奇立刻眼睛放出了阵阵异样的光彩。刚才郑森所的数万人中便有他的同乡、同族之人。这些人抵达了十州之后也曾有信给他,信中对他好生的介绍了一番这块巨大的土地。
为了让前往十州的移民有动力。李守汉特意颁发了特别律例,凡是前往十州之人,可以不受每人三十亩田地的限制,你只要能够照顾的过来,种得过来。便是一个人名下有一千顷地,官家也是不管的。这条律例一出,立时让无数人垂涎三尺!
“吾兄须知,此地便是一名成年男子昼夜不停沿着海岸行走,穷尽一年之功,也未必能够走上一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