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破城(三)(4 / 5)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8719 字 2020-04-05

不晓得是他眼中流下的泪水,还是空的雪花在他脸上融化所致。

“大伴,朕到底是亡国之君了。”崇祯不用回头,却已经知晓匆匆赶来的脚步声主人是谁,他用干裂无奈悲凉的嗓音向王承恩倾诉着此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皇爷!此时休也再提这个!趁着逆贼未入内成,咱们从朝阳门冲出去,与那里的京营守军汇合,往通州去!通州一路尚无贼兵!快走!”

也顾不得君臣礼仪了,王承恩命身边几个内操太监上前去,架起了崇祯便走!

崇祯的御马吉良乘早已被牵在乾清门外等候。一个太监搬来朱漆马凳。崇祯上了七宝搂金雕鞍,一个长随太监替他牵马,绕过三大殿,又过了皇极门,在内金水河南边驻马,稍停片刻。他回头看了一阵,想着这一片祖宗留下的巍峨宫殿和雕栏玉砌,只有上才有,转眼间将不再是他的了,心中猛然感到刺痛,眼泪也夺眶而出。要放火烧毁么?他的心中迟疑,下不了这样狠心,随即勒转马头,继续前行。

崇祯手中握着一柄双筒精细短火铳,身边一个太监牵马,王承恩在一旁紧紧跟随,也是手中紧握着一柄火铳。在崇祯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从来没有如此走过夜路。他形影相吊地走出午门,走过了两边朝房空荡荡和暗沉沉的院落,走出了端门,又到了大致同样的一进院落。这一进院落不同的是,在端门和承门之间虽然也有东西排房,但中间断了,建了两座大门,东边的通往太庙,西边的通往社稷。崇祯在马上忍不住向左右望望,想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下十七年,朝乾夕惕,从没有怠于政事,竞然落到今日下场宗庙不保,社稷失守!他又一次滚出眼泪,在心中连声悲呼“苍!苍!”

崇祯满怀凄怆,骑马出了承门,过了金水桥,停顿片刻,泪眼四顾。三四百内操太监牵着马,等候吩咐。王承恩明白崇祯的心绪已经乱了,出宫来无处可去,大胆地向他问道“皇上,要往何处?”

崇祯叹息“往正阳门去!”

王承恩猛吃一惊,赶快谏道“皇爷,正阳门决不能开,贼兵已至外城,正阳门一开,贼兵涌入,危及圣驾!”

“朕不要出城。朕为一国之主,只想知道贼兵进人外城,如何放火,如何杀戮朕的子民。你们随朕上城头看看!”

王承恩命三四百名太监立即上马,前后左右护驾,簇拥着崇祯穿过千步廊,走出大明门,来到棋盘街。前边就是关闭着的正阳门,瓮城外传来了阵阵人喊马嘶之声,想来便是大顺军的大队人马。再往何处?王承恩望望皇上,等待吩咐。正在这当儿,守城的太监们在昏暗的夜色中看见棋盘街灯笼零乱,人马拥挤,以为是宫中出了变故,大为惊慌,向下喝问何事。下边答话后,城上听不清楚。守城的太监中有人声音紧张地大叫“放箭!放箭!赶快放箭!皇城里有变了,赶快放箭!”

又有人喊“快放火器!把炮口转过来,往下开炮!”

在棋盘街上有人向城上大喊“不许放箭!不许放炮!是提督王老爷到此,不是别人!”

城上人问“什么?什么?到底是谁?”

王承恩勒马向前,仰头望着城上,用威严的声音道“是我!我是钦命京营提督,司礼监的王老爷。是圣驾来到,不必惊慌!”

城头上一听是圣驾来到,登时寂静。没有人敢探头下望,没有人再敢做声,只有从远处传来的稀疏柝声。在城头上昏暗的夜色中但见一根高杆上悬着三只白灯笼,明军情已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刻。

此时,三四百人马拥挤在棋盘街,十分混乱。王承恩知道皇上急于立刻离开,到他的面前“请皇爷随奴婢来,从东边绕过去!事不宜迟!”崇祯随即跟着王承恩,在太监们的簇拥中由棋盘街向东转取道白家巷回宫。白家巷的南口连着东江米胡同的西口,有一座栅栏。在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