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站在胜利者一边。
德意志地区的很多邦国都奥地利人被拉拢了,维也纳政府迟迟不肯对我们出价,应该是他们信不过我们。”
人都是会变的,在社会毒打之下,大普鲁士思想已经烟消云散。
就连牛逼哄哄的容克贵族,都因为战争失败,不得不进入蛰伏状态。
政客们上台后,柏林政府已经没有昔日那么激进,变得更注重实际。
腓特烈三世摇了摇头“没有这么简单,法国人并没有真正伤到元气,年过后就能够缓过气来。
俄奥关系再好也经不起国家利益考验,或许短时间内沙皇政府会迫于现实接受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成为欧陆霸主。
但他们总有恢复的一天,十年、二十年后缓过气来的俄罗斯帝国,还愿意接受奥地利独享欧陆霸权么?
有英国人在,你们觉得距离反奥同盟还远么?
拿破仑都败给了欧洲各国的联合,以弗朗茨谨慎的性子,怎么可能冒险呢?
统一德意志地区不仅只是巅峰的开始,同样也是末日的前奏。
在没有十足的把握前,奥地利是不会动手的,要不然他们早就统一德意志地区了。”
说完,腓特烈三世对着地图一点,就闭口不言。
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普奥也是老对手了,一直以来柏林政府都很重视对奥地利的情报搜集,包括研究弗朗茨的性格。
了解得多了,腓特烈三世基本上也能够判断出维也纳政府的想法。
都用外交、军事手段解决了南北两线的敌人,为什么不等再干掉了剩下的敌人后,再行动呢?
顺着腓特烈三世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列奥·冯·卡普里维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印度!”
说完,似乎意识到失言,列奥·冯·卡普里维陷入了沉默中,脑海中只有一个概念奥地利人出招了。
阳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谁都能够看清楚,可是又忍不住其中的利益诱惑。
早在第一次近东战争时期,俄国人就被奥地利坑了,然而即便是被坑了,俄奥关系仍然不受影响。
原因非常简单,维也纳政府许诺出来的利益俄国人拿到了,属于心甘情愿的被坑。
损失再惨重,能够比得上君士坦丁堡么?
只要利益到位,损失根本就不算什么。本质上来说,俄罗斯帝国的潜在实力也壮大了,只不过距离转化为国力还需要时间。
知道归知道,柏林政府可没有提醒英国人的意思。前段时间,他们刚摆了英国人一道,英普关系也不是那么和谐了。
……
柏林政府都分析出来了,伦敦政府同样可以分析出来,当然两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柏林政府怀疑奥地利会鼓动俄国人吞并印度,伦敦政府则认为是奥地利盯上了印度。
毕竟这是全世界最富庶的殖民地,比其它殖民地加起来都要富有,维也纳政府没道理不产生野心。
在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同时,格拉斯顿也抛弃了自己提出的“光荣孤立”政策。
这是他登上首相之位前提出的六项原则
1在国内建立良好的政府;
2在国外维护和平;
3使欧洲各强国保持协调;
4不与他国结盟;
5承认所有国家的平等权利;
6同情自由。
这六项原则的基本点有两个一是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协调斡旋,以建立所谓的“协调的欧洲”;
二是避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以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实现“光荣孤立”。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格拉斯顿的这些政策还没有来得及事实,国际局势就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