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薛居正、窦仪都是心头咯噔一声,心道不好!
也是,哪有这么劝谏的!
这么直冲冲地说出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心生逆反。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他也不会听,反而会想要对着干。
劝谏是个技术活,得循循善诱。
眼见董成林还要继续说,薛居正连忙抢先道“陛下,臣以为董补阙非是此意!”
而窦仪则一个劲地朝董成林使眼色,希望他说话软一点。
岂料董成林语不惊人死不休,完全无视薛、窦二人,直接就站起身来“陛下莫非不知十五年前李从荣争位之事?”
赵鸿运怎会不知?
十五年前他乃是唐国一节度使,虽未亲历,但京中大事还是知道的。
当年是唐明宗长兴四年,这个唐明宗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背叛义兄的李嗣源。争位的李从荣乃是其次子,当时长子已亡,次子李从荣就是事实上的嫡长子。
巧合的是,李从荣也被封为秦王,同样握有兵权。只不过他当时还担任河南尹,控制了京城,比现在的赵元昌继位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而且后来李从荣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明宗又下敕说他的位次应该在宰相之上,真真切切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即便嫡长子权势之盛到这种地步,明宗依然没有立太子。
就这样拖到他病重,李从荣入宫看望的时候他没抬头也没回话,等李从荣即将出宫的时候又听到宫人嚎哭,顿时就以为明宗已崩,次日举兵意欲控制皇宫。
结果当然是兵败身死,“帝闻之,悲骇,几落御榻”,然后病情加重,七天后病逝。
如今赵元昌虽不比李从荣威势之隆,但他也没像李从荣一般恃武扬威、口出妄言,再加上连灭两国的武功,对比起来声望更重。
只不过各地藩镇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赵鸿运原本也没想到这件事,这时候听董成林提起,脑中想起一系列相似之处,脸色更加阴郁。
见其不说话,董成林还欲开口,心知不妙的薛居正、窦仪连忙拦住他“陛下,董补阙出言不逊,臣请黜其为末流浊官。”
虽然嘴上说着要把董成林贬官,但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赵鸿运盛怒之下判一个死罪,可以算是一种保护措施。
哪知道董成林或是不理解、或是不领情,总之其当即正声道“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唯恐陛下一时不察误了国事。怎会是不逊之言!”
得了,薛、窦二人是死心了,互相对视一眼,老老实实缩回去不说话了。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既然董成林一心寻死,他们也拦不住。
听了董成林的这番话,赵鸿运愣是气笑了“好一个言出肺腑,好一个心忧国事!这么说来,朕倒是一个昏君咯?”
只见董成林好似不觉皇帝已怒一般,犹自理直气壮地就要再次开口。
只不过赵鸿运此时却没心情同他争吵,直接就挥手道“既然你心忧国事,那就到蜀地去做一个县令吧。正好羁縻之地缺人,董卿你就为国分忧。”
被赶到蜀地做一个羁縻县令,在薛、窦两人看来无非是早死晚死的事情,不过好歹没有连累家人,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两人连忙堵住还欲说话的董成林,匆匆谢恩之后把他连拖带拽拉了出去。
之后数日,蜀地太原两地战报陆续抵达京城,克蜀、平汉中、下太原,这三件事立马通过邸报传到各地官员耳中。
估计过不了多久,那些位于边境,事实上保持半独立的藩镇就要想法子展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了。
三月十六日,发敕曰
改蜀都府为锦官府,以眉、蜀、彭、绵、汉、嘉、邛、简、黎、雅、茂、维、陵、灌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