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双关,众人一齐说笑两句,洋溢着快活的气氛。
过了一阵,一行人兴尽而返。
走到陈佑那坐落在半山腰的阁楼,二楼刚刚备好酒席,便一同入座。
饮了菊花酒,吃了蓬饵,酒席上的话题渐渐偏向了书院里的情况。
李华宇当先开口“如今书院学生心思浮躁,长此以往,怕是要荒废了课业。”
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等着听陈佑的回答。
陈佑将口中菜蔬咽了下去,又端起酒盏喝了一口,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始说话“辩的多想的多,多思考总比不思考要好。”
另一个司业胡德佑带了些忧虑“然则我观这些学生,却多是为了辩而辩,狡而少思,有害无益。”
李华宇补充道“不仅仅是学生,部分教员也有此倾向。此等情形,叫我想起了古时名家作派,实不是什么好事,还望山长拿出一个主意来。”
名家的本质是研究名与实的关系,但流传开来的故事却给人一种诡辩的印象。
总之,李华宇在此时提到名家,绝对不是夸奖,而是在说那些学生开始沉迷诡辩,这当然十分危险!
陈佑沉默了一瞬,随即问道“你等可知院生所争者主要是何事?”
吵了这么久,什么是好官怀官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吵着吵着,基本上大家都赞同官员应该从庶民的角度来评价。
这样一来,这个问题也就没有再争论的价值了。
毕竟能说的都在课堂上说过了,除非说出花来,否则是吸引不了围观群众的。
是的,目前书院里热衷辩论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杠精,就是想同你吵,一定要吵到你认输。另一种人是喜欢主导局面,享受被拥护的感觉。
杠精终究是少数,而对第二种人来说,吸引不了围观群众的话题都是无意义的,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要找其它的话题。
听了陈佑的问话,汪弘洋等人面皮抖了抖,好一会儿,汪弘洋一脸纠结的说出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煎茶好还是煮茶好’,‘早晨背书好还是晚上背书好’,‘帝舜的重瞳到底是不是真的’,总之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偏偏很多人感兴趣,每次都能吸引一大批人参与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