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份薄礼。”
很快从正堂出来一名女子,却是刚才领舞的舞女,年约二八,聘婷玉立,长得花容月貌。此时她手上捧着一方比之前礼物要大上几分的木匣,莲步轻移到了沈溪面前,恭敬递上,这让在场之人,包括一众翰林官都嫉妒不已。
因为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这份礼物要比刚才张鹤龄给众翰林的礼物“重”许多,这貌美如花的舞女似乎拿得有些吃力,里面指不定是金银珠宝。
“谢寿宁侯馈赠。”
不管怎样,沈溪该谢还是要谢,尽管他自己很不想收这礼物。
张鹤龄再次举起酒杯“沈修撰之言,恰恰是本侯的期望,若诸位大人一心辅佐君王,那大明朝社稷将千秋万代,我等幸甚,百姓幸甚。这杯酒,敬陛下英明神武,敬大明朝千秋永存。”
若说沈溪刚才的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张鹤龄这马屁就拍得太过明显,而且很容易招人反感。
不过马屁话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这种臣子聚会的宴会上,不说几句歌功颂德的话,似乎缺少了什么,反倒让在场官员不适应。
……
……
而后的祝酒诗,基本没有沈溪那般文采和意境,就连不服沈溪的王九思,所作出来的祝酒诗也未得到张鹤龄的好评。
宴席结束,张鹤龄原本打算亲自送客,不过想想还要留下翰林官到内院询问一些事情,便让府中人代他送客。
张鹤龄邀请朱希周、沈溪等翰林官进到内院正堂,让人准备好椅子,待所有翰林官都落座后,张鹤龄才坐在主位上,招呼道“先前酒宴,不知诸位大人可有尽兴?如果没有的话,稍后补上,现在先上贡茶解解酒。”
张鹤龄一声吩咐,又有婀娜多姿的丫鬟上来,给每人面前斟上杯热气腾腾的香茶。打开碗盖便有一股清香扑鼻。
沈溪尽管在之前酒宴上故意洒了许多酒水,不过一场酒宴下来依然喝了不少,头晕晕沉沉,喝过茶后稍有缓解,不过此时他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睡上一觉。
却听张鹤龄道“诸位身在翰苑,乃饱学之士。本侯有些不解之事想一问究竟,不知诸位可否解本侯心头之惑?”
朱希周等翰林算是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油条”,在来之前就猜到寿宁侯邀请赴宴与来日的经筵有关,那不用说,张鹤龄要问的就是明日弘治皇帝要经筵上有可能问及的题目。
朱希周代表众翰林行礼“侯爷但说无妨。”
张鹤龄笑了笑,点头道“本侯近日翻阅史书典籍,对于洪武三十二年至永乐年间之事稍有不解,太祖至太宗之间,似乎少了一段史籍记录。诸位都是翰苑出身,想来对这段史料很熟悉咯?”
朱希周、王瓒、王九思等人面色都有些怪异。
这问题,已是近来第二次被人提出,上次就是谢迁跑到翰林院去,说是弘治皇帝问及这段历史典故,让众翰林写条子上去。
有翰林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就算了解也只是知道些皮毛,还都不敢详加叙述。只是将太宗皇帝朱棣的帝位合法性予以肯定,定了个“太祖传位太宗”的基调。让真正的修史者觉得面目无光。
可这就是现实,因为朱允文一脉已断绝,帝位如今在朱棣一脉根深蒂固,将近百年过去,没人再去计较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有良知的史官会把当年的旧事记录下来予以封存。以备将来修史所用。
眼下却并非提出的好时机,因为在这之前,弘治皇帝并没有透露给建文帝翻案的口风。
张鹤龄本来满心期待,可见到众翰林一个个面带尴尬之色,不由皱眉“诸位。难道也不知这段历史?”
坐在帘子后面倾听的寿宁侯府幕僚赶紧出来,来到张鹤龄跟前恭敬行礼后,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
张鹤龄先是一愣,继而笑道“若是诸位大人不便细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