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投靠了张鹤龄,他要是敢胡乱说话,张鹤龄岂会放过他?
另一名百户提醒“可大人,他同时还是日讲官,侍讲东宫,随时可以见皇上的面……”
这下宋书脸色终于稍微变了一下,但他仍旧笃定不已“没事,没我们他出不了城!”
可终归宋书还是失望了,沈溪就算没宋书这三百多将士护送,照样要去完成送炮任务。明摆着的事情,遇上鞑靼人,以他手底下这些贪生怕死的京营士兵的脾性,多少都是白搭,目前鞑靼人暂时撤去,只要能打一个刘大夏率军出击的时间差,就算没人护送,也能平安把火炮送到。
沈溪手下到底有几十名兵部派来的吏员,其中大多数都跟张老五一样准备留在边关继续教导官兵操作火炮。
等沈溪带人到了大同府城城门口,宋书这边有些恼火,这小子是不知死字怎么写吧?
“大人,您有侯爷为您撑腰,我们可没有,要是沈大人回到朝廷告我等一状,哪怕最轻的责罚我们也要被发配到边境充当苦役……要不,您老留下就好?”
宋书没有动摇,但是他手底下的三个百户却扛不住了,宋书平日在人前夸耀他有多么强的后台,可他们只是京营的世袭百户,这铁打的饭碗,要是因为这次任务给坑没了,家里老老小小也不会轻饶他们。
宋书顿时感觉自己没台阶下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若他成为孤家寡人,回到京城他也不好对张鹤龄和朝廷交待。此时他想的是,朝廷那边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寿宁侯对自己失望。
连沈溪那小子都制服不了,寿宁侯不活剥了我才怪!
想到这里,宋书自己气馁了,赶紧向沈溪的车队追了上去,带着三百多京营弟兄,继续帮助沈溪押送火炮前往延绥。
……
……
此时北关一线,已经烽火处处。
随着鞑靼人再次犯边,刘大夏以暂代镇守三边总督的身份,亲率兵马六万,出击迎战鞑靼人。
说是六万,其实满打满算能调动的三边人马不到两万,各处又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真正随刘大夏出征的兵马,只有一万三千不到,还兵分三路,从延绥榆林卫出发,浩浩荡荡出长城向草原进发。
担任后勤运粮官的便是户部侍郎高明城。
且说高明城护送钱粮从京城出发,足足用了十天时间才抵达宣府,在这期间,他已经悄悄把一部分钱粮运走。
在宣府逗留了两天时间,高明城继续上路,结果没到大同刘大夏的军令已经送达,命令他不得将粮食用于绥抚沿途边镇,全部充作前线作战之用,即日起快马加鞭,一颗粮食不少地运送到延绥。
高明城哭笑不得,我这头贪得正欢,你让我把所有粮食都运过去,分明是要我命啊!不过高明城却没辙,刘大夏给他下达的是死命令,同时送达的还有弘治皇帝的圣旨,让他一切听从刘大夏命令,高明城不得不遵命而为,只得临时调集钱粮,虽然连京城起运时的一半都不到,由长城内线,经威远卫、平虏卫至保德州过黄河,然后再由镇羌所、柏林堡到榆林卫,尽早将粮食送到。
入冬后发起越境劫掠的部族依然以火筛部牵头,这次动用的兵马虽不及五万,却也有两三万,各路兵马倾巢而动,结果在河曲地区发现高明城的运粮队。
高明城手底下的运粮部队其实不少,足有三千兵马,同样是京营的老兵油子,这些人跟宋书那群官兵最大的共性便是贪生怕死,平日个个好勇斗狠,但遇上了鞑靼人的骑兵,想要奋力一战实在是难为他们了。
北关相继告急,从宣府、大同一直到三边,到处都有警讯传来,在这种情况下,刘大夏亲率号称六万但其实只有一万多的兵马,在没有后勤补给,甚至粮草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深入草原。
刘大夏出击之初,的确收获一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