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占优,只要让鞑靼人明白无法深入我大明腹地,自身随时都有被围歼的风险,其自然会撤兵……”
胡琏诧异地问道“那依沈尚书之意,此番去宣府,无需主动出击,只需严防死守?”
沈溪没有正面回答胡琏,而是说道“一味防守,意味着将主动权拱手让人,实不可取,而主动出击我军未经严格训练,跟鞑靼人硬碰硬存在不少风险,具体情况当视前线战局而定,大明在宣府周边兵马已足够支撑起整道防线……你们前去,最重要的是见机行事,配合整体战局便可!”
胡琏大致听明白了,点头道“那下官便按照沈大人吩咐去做。”
沈溪对于胡琏等人是否真正明白,没有硬性要求。
将心比心,沈溪觉得自己的要求确实太高了,让这些受时代局限无法打开思维的人去进行一场不属于这时代的热兵器战争,不太现实,而他也不会为了功名利禄离开京师,因为这种战事的胜利对他没有了决定人生成败的意义。
做到兵部尚书这官职,沈溪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维持大明的平稳发展,升官之事已可放到一边去了。
关于正德朝未来的波澜,沈溪有一定预见,如果不能好好调教朱厚照这个皇帝,将来的走向很可能会步历史后尘,作为与正德皇帝关系良好的老师,他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
会议结束,沈溪让大家先回去,毕竟再过一日,大军便要开拔。
沈溪要向朱厚照上疏,为这路人马争取更多的资源。
他这边还在写奏疏,兵部属吏进来奏报,说是寿宁侯和建昌侯联袂前来拜访。
沈溪放下未写完的奏疏,正要去迎接,还没出办公房门,胡琏匆忙而至。
“沈尚书,两位国舅来者不善,您实在不宜出去相见,不如由下官代为通传,说您不在兵部衙门如何?”
如今胡琏在大小事情上都开始站在沈溪的角度考虑,想明白张鹤龄和张延龄这是来找麻烦时,第一时间便赶来劝说,甚至打算代沈溪见客。
沈溪神色冷静,道“寿宁侯和建昌侯手握兵权,又是外戚党魁首,他们到兵部来见,我没道理回避……你跟我去一趟,我知道该如何应付!”
对于张氏兄弟的到来,沈溪并无退让之意,虽然他跟外戚党之间有一定利益冲突,但始终保持一种相对中立的态度,在明处没有跟张氏兄弟起太大冲突。
沈溪带着胡琏抵达兵部衙门会客厅,见到张氏兄弟,张鹤龄和张延龄脸色都不是那么好看。
张延龄冷言冷语“沈尚书真是好大的架子,本侯随兄长而来,你不出去迎接,还要我兄弟在这里等你这么久?”
胡琏听到这话,为难地望了沈溪一眼,觉得沈溪不该不听劝,现在过来见到张氏兄弟后,没有台阶可下。
但沈溪却好整以暇,平静地回答道“两位应该清楚本官如今负责什么,边关军务紧急,难道本官要时刻在门口恭候两位大驾?”
张延龄一听这话更加恼火,正要跟沈溪争辩,张鹤龄直接伸手阻止他说话,然后语重心长地向沈溪道
“沈尚书,你不必着恼,我们前来并无恶意,你之前提出出兵计划和人选,陛下已应允,我们还能说什么?”
沈溪打量张氏兄弟,未予置评。
张鹤龄再道“你要出兵,我们完全支持,但你只征调地方到京师换戍的卫所兵马,而不调京营兵出征,未免厚此薄彼……”
“我计划从京营调拨四千兵马,陪同你征调人马一同前往宣府,至于领兵之人,可由你指定,毕竟你才是兵部尚书。我这里推荐京营人马由宋书统领,他是你旧部,曾跟你在延绥立过战功,相信你能信任吧?”
沈溪还没说话,胡琏已道“两位侯爷,既然陛下已答应沈尚书奏请,二位又何必强人所难,再行安排人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