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沈之厚再睿智,也不会料想到我就藏在他眼皮底下;再者如今的我对他而言,没有任何价值,绝对不会专门为我来一趟南京,他手里应该有更为着紧之事。”
手下人显得很谨慎“现在日子最不好过的是魏国公徐俌……徐俌因九华山兵败,担心被朝廷清算,一直惶惶不可终日。加上这几年他贪得无厌,侵占不少良田,还跟倭寇贸易谋利,这些都有可能被沈之厚盯上。”
朱烨再度摇头“就算小皇帝会计较这些,沈之厚识大体,知道江南乱不得,魏国公到底是功勋之后,之前的战事到最后他也算将功补过,现在朝廷秋后算账,人心难服,江南必然会掀起一场狂风巨浪。”
手下道“但现在我们能利用的,只有沈之厚跟魏国公之间的矛盾了……”
朱烨点头道“就算沈之厚不清算,也要让徐俌以为沈之厚是来找他算账的,促成他们窝里斗……到时沈之厚骑虎难下,在魏国公打压下葬身南京最好,反之则让魏国公府出点乱子,刺激南京勋贵,把江南局势彻底搅乱!”
……
……
沈溪抵达南京后一直没什么动作,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王倬回去后说沈溪奉旨整顿南京官场,消息迅速传开。
一些人选择相信,日防夜防,更多的人则采取观望态度,等候沈溪出招。
沈溪到南京后的次日,没有造访任何衙门,除了王倬外未再见官场中人,这天临近中午时他从客栈大门出来,带着随往城西去了。
很多探子盯着沈溪的一举一动,尾随其后,生怕这是沈溪展开行动的开端。
但等到了地头,人们才知道沈溪去的是谢铎府宅,顿时有所明悟。
此时距离谢铎病逝未有太长时间,一个已从官场退下来多年的老人,影响力终归有限,他的过世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因沈溪的到来却让关注度迅速提升。
谢铎在南京门生广布,这次沈溪前来,自有谢氏门徒迎接。
沈溪没有去后宅慰问谢家内眷,径直来到府宅旁的草堂,跟谢铎的门生见面,前来迎接的人中不乏举人秀才,见到沈溪后毕恭毕敬,俨然把沈溪当作故去的恩师般崇拜。
“沈尚书,家师走得匆忙,未及知会,年初府上已收拾过家师遗物……这里有家师留下的信函,嘱咐待您前来拜会时拿给您。”
说这话的是一个名叫孙绍让的秀才,年约三十,乃是南京国子监监生,他亲手把谢铎的亲笔书函交给沈溪。
算不上遗书,乃是谢铎写给沈溪的一份勉励书函,上面的文字寄托着谢铎对沈溪的殷切期望。
或许是病来如山倒,谢铎这封书函没写完,但沈溪能感觉到谢铎对他的深情厚谊,这样一份勉励的书函写了很久都意犹未尽,想来是想多写一些,免得有所错漏,可惜到最后都没有完成。
沈溪仔细看过,鼻子一阵发酸,他揉了揉红通通的眼睛,将书函折好收起,道“之前我在中原和江南之地平乱,无暇跟谢老祭酒共叙,未曾想转眼已天人永隔……谢家这边可有需要帮衬之处?”
孙绍让道“沈尚书有心了,家师仙体已收殓,不过家师遗愿在江南各处广开学堂,教书育人,我等门生故旧都在按照家师遗愿在做。”
沈溪点头“谢老祭酒一生教书育人,如今桃李满天下,在下也算是他一个不入门的弟子……希望他的遗志能完成,谢门门墙也能得以光耀。”
孙绍让向沈溪表达了感激之情,然后跟其他谢铎弟子一起,带着沈溪参观谢铎病逝前在此坐而论道的草堂。
谢铎的学生基本是年长的秀才和举人,病逝前谢铎在草堂这里一面教授时文写作,一面评点市面上流行的诗词文章,每次讲习都像是文会,江南子弟趋之若鹜,若不是严格限制人数,估计每次草堂都会被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