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商原大学(2 / 3)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592 字 1个月前

怕是都要不够了。

如果说长安的龙原学馆因为有着时流荟萃、藏书众多,传统学术氛围比较浓厚,那么商原学堂则就显得比较野路子了。

李泰当年在乡里通过改善各种工艺和工具所营造起来的新产业,给乡人们所带来的冲击可谓是无与伦比。而关中作为多年的文化荒漠,倒也没有太浓厚的重经轻术的风气,实用主义比较流行,既然是有确实的利益可行,那就大大值得研究。

这么多年李泰对商原学堂都乏关注,此番返回一瞧,发现学堂中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要比他有意引导的龙原学馆还要更丰富,教育模式的发展也要更前卫。

进入学堂之中,便有一排板壁,上面张贴着学堂教授的科目与课时安排,李泰一番浏览下来,发现单单科目分类便足有二十多种,除了基础的扫盲识字和比较正规的诗书教育之外,后面画风就逐渐变得不正常起来。

《几何初步》……乡人们还挺念旧,居然还保留下来我早年编写的教材,但也因此保持了科学求知的精神啊。

李泰心中默默感叹着,看到后边的《九章算术李子注》《算经百解》等等当年给若干凤他们编的教材仍然当作如今学堂的初阶和进阶教材,心里自是美滋滋的。

但是接下来,勘水?哦,原来就是找水,渠盟资助用来教习研究找水打井技巧,用来培养打井技术人才的。那相应的版筑、陶埏之类,都是土木老哥们茁壮成长的摇篮了。

看到这些因为行业发展、经验总结从而诞生出来的技术学科,李泰当真是感觉很高兴,但还是稍显矜持的抬手指着这些学科说道:“这些杂计也能成学,当真有人来学不成?”

学堂中其他人听到这话,多少心里有点犯嘀咕,担心唐王因为他们治学风格猥杂而心生不悦,但同行的李渚生乃是跟随李泰一同入关的老人,自然清楚自家郎主是个什么尿性,真要心存不满便不会是此态度了。

于是他便说道:“乡人虽然尚经重礼,但即便劳神费力的精研细学,不得时运通济,未必得用。但此诸类杂学多涉时务,乡人疾困俱于其中,学成一计足以傍身,不只乡亲都要虚心求教,就连官府都会备礼访问。”

说话间,他便让人回到学堂办公室取来厚厚的一摞拜帖呈送李泰面前,李泰略作翻看,发现多是关内郡县在职官员们所发来,而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指定希望学堂介绍具有某些技能的学员前往担任属吏。

诸如找水打井,本身就是一项深惠乡里民生的事情,尤其是如今关中括户均田加上军府授田,各地官府、军府全都有着非常沉重的垦荒劝耕任务。

但水资源不能平均分配,往往就会阻挠这些劝农政令的推行。大家在分田地时自然都希望能够分到濒临河曲水域的良田,毕竟一旦落脚便是祖祖辈辈繁衍于斯,当然不能马虎。

霸府上层只关心地方政绩如何,但是地方行政具体执行、如何解决问题,则就不会细致追究,总不能霸府派遣使者或军队到田间地头去协调、镇压那些争地抢水的乡里纠纷。

所以具体的事务执行,当然就需要地方官府自己想办法。而今地方官员在人事上还享有不小的自主权,一般除了掌印主官与主要上佐由霸府任命,其余府佐皆由长官征辟和乡里举荐。

要解决这些具体存在的问题,那就需要拥有具体技能的人才。而整个关中拥有相关技能培训的,唯有商原学堂。学堂中土木老哥学有所成,便被辟为郡县主吏,带着衙役们寻访山野、勘测打穴的寻找水源,以此来解决乡情纠纷,扩大垦荒规模。

对于这一情况,李泰也有所闻,但却并不如在学堂中所了解的这样详细。而在听完李渚生等人的讲解之后,他便忍不住大笑起来:“谁云庶艺低贱?生人在世,衣食必须,若连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