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2 / 4)

汉世祖 芈黍离 3076 字 5个月前

求,分割了一大波战利品,以及三万多名俘虏、奴隶。不过,安西王刘旻在斟酌之后,还是决定分他一块地方,将里海东部原属萨曼王朝西南部的阿哈尔地区(土库曼斯坦中西部)分给北廷,这是一个交通要冲的地方。

当然是有前提的,那便是就北廷必须留下一支军队,进行镇守、治安、防御,税收自然也是其权力。对于刘旻这個皇叔如此大方安排的原因,北廷王刘文共实则心知肚明。

但在斟酌之后,还是同意了,当时的北廷国,国土面积不大,向北扩张才堪堪将巴尔喀什湖地区纳入名义控制,人口更是稀缺,比起河中地区,差距不小。

通过战争掠夺,攫取财富、人口,提升国力,是刘文共愿意随着两位皇叔西征最重要的原因。直接带着战力品返回封国是一种选择,但这种一锤子的买卖,何如留下来,长期地攫取利益?

于是,刘文共动心了,以其二弟刘文涛为海东经抚使,以明城(大概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中心构建行政军,领兵三千,就地驻守,建立统治。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躺着攫取利益的选择,北廷国驻军,需要面对的是旷日持久的治安战,是层出不穷的暴民反抗,宗教袭击,以及旧贵族、部落叛乱。

但是,在一个文明对另外一个文明,采取以暴力行动进行的征服同化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

而同样面对这些的,也包括安西、康居二国。从战利品的分配上来说,安西收获最大,因为他占据了原萨曼王朝最精华的地区,纪浑河(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其蒲花罗(布哈拉)、萨末鞬(撒马尔罕)这样的大城。

占据的地盘越好,统治的难度也就越大,毕竟,传统的势力更强,既得利益者群体越密集。要知道,在萨曼王朝末期,蒲花罗早就对地方上的贵族、将军等势力失去了制约,在外部的强大压力以及内部的离心背德下,其早已名存实亡。

来自汉帝国的入侵,灭掉了萨曼王朝,但实际侵犯的,乃是那些地方实力派。由刘旻构建安西体制,又是一个充满扩张与掠夺欲望的体制,那些实力派、旧贵族们的利益必然受损,也必然不可能轻易臣服。而治安角力的过程,注定漫长而残酷。

相比之下,北廷与康居二国,负担则要小很多,尤其是北廷,一片飞地而已,即便丢失了经略地,也无关痛痒,既得的实利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由安西三国不同的根本利益诉求所决定的。

康居国则介于二国之间,康王刘晔分到的乃是萨曼王朝南部地区(包括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一部分),比起那些大城沃野,抵抗势力相对弱一些,但也更加顽固。

另一方面,沿纪浑河上游一带地区,直接与西南的伽色尼王朝接壤,双方之间地形之间犬牙交错,局势错综复杂,在没有萨曼王朝这个阻碍(或者说第一目标)之后,直接对上是可以预期的事。

事实上,雍熙七年三国西征时,伽色尼王朝在其第三代君主马哈茂德的率领下,正处在一个强壮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在向着一个强国该有的面貌发展。

马哈茂德也是一个英明之主,文治武功,出类拔萃,北掠萨曼,西灭萨法尔,南征印度,这个同样崛起壮大中的新兴sl王朝,注定是安西三国在中亚地区的最大绊脚石、拦路虎,并且从后面的局势发展来看,那一天距离并不是太遥远。

而在此之前,安西三国花了三年多时间,一直到雍熙十一年,方才初步把河中地区的局势稳定下来。当然,这个稳定是要打个双引号的。

三国对新占领的土地,只是实现了对大小城镇的占领,建立起了一套勉强可以运行并发挥作用的新的汉化的人口管理及税收体制(营所制),而治安上,水平也谈不上多高,只以强大的武力,保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