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先帝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在檄文发出后,曹操却又亲笔写下一封书信,遣专人往幽州求见刘辩,备言自己忠心汉室一意讨贼,恳请燕王殿下亲来主持讨逆大计。
檄文发布之后,已借黄巾之乱割据一方的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连曹操本人在内,又有袁绍、袁术、韩馥、孔融等十七镇诸侯。
数十万人马各自安营,军营连绵二百余里,声势极为浩大。
十七路诸侯在大帐汇集议事,河内太守王匡言说群龙无首不吉,提议公推一位盟主筹划指挥,使十七路人马号令如一,以便进兵破贼。
众人都深以为然,当时各自提出心仪人选。其中渤海太守袁绍官职虽不算最高,却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在场的十七路诸侯倒有大半是袁家门生故吏。袁绍本人又素有豪杰之风,名声远在其异母弟南阳太守袁术之上,因此轻易获得最多人的支持。
眼见得你一言我一语便要定下盟主人选,原本虽与袁绍交好却始终一言不发的曹操终于开口:“依某愚见,推选盟主之事不妨暂缓,先前某曾使人往幽州下书,请燕王殿下出兵共襄盛举……”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噤声,袁绍虽竭力控制,脸上的神色还是不免有些难堪。
草草结束了此次集会之后,袁绍回到自己的军营,再也按捺不住地发作出来,遥指曹操军营骂他罔顾袁氏恩义及彼此的朋友之情。
谋士郭图则委婉进言道:“明公,世人皆知雒阳那位陛下是名正而言不顺。于情于理,皇位都该归属幽州那位。只要幽州那位还在,即使雒阳那位也不过能在大义名分上勉强与之抗衡,其他人绝无可能跃居其上。所以,明公此次若拿到盟主之位,反而不见得是好事。”
袁绍也逐渐冷静下来,转向郭图询问应对之策。
郭图笑道:“盟主是名位亦是责任。幽州那位若接下这盟主之位,便该自觉充当讨伐董卓的主力,届时明公便可坐山观虎斗,静待化龙腾飞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