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从事太空运输、开采和科考的单位,都是他旗下企业,根本就用不着维护秩序。
之所以还要打造三支军事星际舰队,目的还是让所有人对他们从事太空采矿和星球开发等工作闭嘴,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
只要三支军事星际舰队摆在那里,就算有意见,也只能乖乖闭嘴,也省的相互之间扯皮,给他们从事太空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军事舰队还可以临时客串,从事其他活动,例如星际探测任务,部分运输任务等等,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是没有专用舰船那么专业而已。
军事舰队他们短期内只会建造一支,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了,哪怕是他旗下所有企业集资建造,建造一支军事舰队,成本也要150万亿元,造价更是达到300万亿元。
前期还是以能够快速创造经济价值的采矿和运输舰队为主,如果开采一颗价值很高的小行星,就意味着庞大的财富。
有了丰富的原材料,建造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所以当前任务还是采矿和运输矿产资源,而科考舰队和军事舰队,前期都是以建造小型舰船为主。
叶子书看了他们的新订单计划,虽然耗资庞大,但是他并没有阻止,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很大。
更何况这是一份远期订单计划,下订单的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只要不逞强,不形成大量债务,不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就行。
围绕着星际舰船制造的产业,需要根据这份新的订单计划进行扩产,目前的产能和这份订单计划相差甚远。
在他们的汇报里面,想要将这三块业务分开,寰宇集团负责建造运输和采矿领域的星际舰船,和他们目前的业务相匹配。
白虎科技公司想要成为军用舰船的集成商,这和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相匹配的,而且涉及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适合交给其他企业集成。
麒麟工业集团想要拿下科考等特殊用途星际舰船的集成业务,但是白虎科技公司觉得自己这块也能做,而且过度分散,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
虽然这些业务都是集成业务,但是配套的产业投资同样不小,过度分散必然带来成本上升,所以白虎科技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分成三家。
叶子书从这些要求里面,看到的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几家集团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以前虽然产值规模也不小,但是订单数量比较小,争夺的意味还不太浓,加上他们都是产业体系的一环,都能获得应有的利益。
现在不一样了,突然有如此庞大的订单,未来还有可能有更多的订单,就算是集成业务,里面也有很多利益可图。
加上争夺集成环节利益的三家集团,确实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寰宇集团本身就是做运输工具的,这也是一开始将集成业务交给他们的原因。
白虎科技公司本身就是从事军事装备研发的,而且在航空军事领域的实力一枝独秀,拓展到太空军事领域,也顺理成章。
麒麟工业集团是他旗下精密仪器研发和制造能力最强的企业,而科考舰船最多的就是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至于其他集团有没有想法,他认为肯定是有的,只是其他集团还找不到说得过去的理由,如果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肯定也会争取一个名额。
这种问题还只是初见端倪,随着里面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庞大,将来肯定会引起更多集团的觊觎,这引起了他的警惕性。
他在还好,能够压制这种分歧,他的话具有绝对权威性,但是他不在的话,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争夺,可能会陷入白热化。
如果只是如此的话,还好一些,毕竟肉终究烂在锅里,就怕这种纷争引起外部势力的觊觎,让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