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十倍(2 / 2)

于松了一口气:终于有足够多的飞蛾了,我们可以好好的吃顿饱饭……不是,我们可以好好的观察一番了。

不过,大拿终究是大拿。

大拿是永不满足的。

所以,总有实验室按捺不住这样的想法:一种飞蛾感觉不太够啊,天天吃会不会单调啊,万一便秘了怎么办呢。

加上只是观察阶段,大家并不清楚需要多大的样本来观察,也就尚未进入白热化的拼数量阶段。

其实终究要进入的,就是看拼几种蛋白的数量了。

如果有的实验室找到了更好的观察对象,或者更多的观察对象,他们就能在接下来的科研竞赛中事半功倍。

然而,杨锐是很清楚的,他们想多了。

牛视紫红质蛋白就是最好的。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唯一的。

剩下勉强能用的几种,或者接下来找到的品种,要么太贵,要么不够好用,要么来源不够广泛——换一种其他的科研项目,用贵一点的品种,或者数量稀少一点的品种,也没什么关系,反正经费够多,熬一熬就过去了。

&n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机构,实在是太拼运气了。

2块钱就想买个500万回来,这种事,作为娱乐项目是不错,但是,若是将目标扩展到两千万美元的时候,还拼运气就太过分了。

因而,在猜想阶段,足够的观察量是必不可少的。

从一开始,杨锐就将最熟悉该项目,综合实力最强的苏先凯派去做牛视紫红质蛋白,也就是因为他知道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身为现役小牛,后世大牛的苏先凯,其创造力也是很快被激发了出来。

各种干粉培养基,胰蛋白酶,牛血清,以及成筐的新鲜牛眼,被送进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经过低温超速离心机,自动凝胶层析仪,蛋白质分析仪……再送去隧道显微镜下被观察,整个过程,被苏先凯一步步的分解了出来。

任何生产行为都是如此,不断的分解步骤,不断的提高熟练度,然后不断的增加产量。

同时,作为一间实验室,以及研究员,苏先凯也没有满足于单纯的生产。

简化步骤乃至于开发更好的生产方式,是他坚持在做的事。

对此,杨锐亦是颇为佩服。

换一名研究员,处在苏先凯同样的位置,说不定就认命般的做起单纯的生产了,或许只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研究员就变成了单纯的研究工人。

苏先凯却并非如此。

他努力的做着钻研,从搞清楚每一个生产步骤开始,然后再一步步的做优化,而这些工作,是杨锐不能从书里直接抄过来的,所以,苏先凯也是做的卓有成效。

牛紫红质蛋白的产量,也是翻了倍的增长。

2倍。

4倍。

8倍。

比起最初的产能,苏先凯已是将之出人意料的提高到了十倍之多。

这个数字,也是远远超过了国外一流的实验室。

杨锐亦是悄然的松了一口气。

全面赶超这种事,从来都不是一瞬间完成的,不过,只要基础指标赶上了,后续指标再弱也弱不到哪里去。

当然,仅仅赶超国外一流实验室,并不是杨锐的目标。

当周的会议上,杨锐再次提出了要求,并直接将之写在了会议室的黑板上:“恭喜牛紫红质蛋白组产量屡创新高,请牛紫红质蛋白组再接再厉,产量再升十倍!”

苏先凯是忙到最后,才进到会议室的,看到黑板上的字迹的一瞬间,他就丧失了呼吸的勇气。

“您直接掐死我算了。”苏先凯躺倒椅子上,动都不想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