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气的。 今年,已经有漕船直接走长江水道入海,沿海岸线绕过山东直抵天津,把漕粮运到京城。 虽然有一定损失的,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只不过,海运终究是替补,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都不会公开提出海运取代河运。 而黄河河患,却一直都是事关朝廷稳定的重要因素。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歌谣起源于元朝末年,当时黄河频繁泛滥,元朝政府组织民工疏浚黄河。 之后在疏浚过程中,民工们在黄河里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这被视为不祥之兆,引发了民众的不安和议论。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元朝统治被推翻,明朝建立。 珠玉在前,由不得两个内阁大佬不慎重对待。 “谁能治理黄河?” 魏广德忽然突兀的说了句。 “谁?” 张居正下意识问道。 魏广德和张居正相互对视,尽皆无言。 魏广德又拿起奏疏,翻看工部的批注,不过很快就摇摇头。 工部毫不奇怪建议疏浚。 这是所有黄河淤堵后万试不爽的解决办法,堵了就疏通。 但是,魏广德却知道,今日疏通,明年复堵,结果就是不但的劳民伤财。 “这事儿,还得着落在工部。” 张居正看着魏广德,说道。 面对张居正的话,魏广德无言以对。 工部就是管这个的,可不就得朱衡想到解决办法才行。 “一会儿我去趟工部,和他们好好合计下,看谁还有本身解决黄河问题。” 魏广德只能接话道。 “记得世宗皇帝时,朱衡就曾治理过黄河,开通新运河,当时我记得也是存在泥沙淤堵,工部当时对于清淤有不同意见。 善贷,你还记得当时和朱尚书一起治水的是谁吗?” 张居正陷入回忆,随口问道。 魏广德当然记得,否则他超群的记忆力可不就白给了。 只是他没有接话,这话怎么接? 要真说下去,岂不是言下之意当初朱衡的意见有错,事儿做的差了。 记得那时候,因为朱衡和潘季驯政见不同,两人闹得非常不愉快,官司都打到京城来了。 那个时候,魏广德自然是坚定站在朱衡一边的,谁叫他们是同乡。 至于潘季驯,就是他。 魏广德低头思考,一开始只是装的,不想直视张居正的视线,不过后来还真就开始思考起来。 两个人的意见,其实都不见得有多高明。 一个说疏浚,一个说挖新河,最后搞成一个折中的办法,又挖新河又疏浚。 好吧,那事儿已经了了,魏广德也不想继续。 不过,治理黄河,朱衡肯定是不行了。 至于江治,据魏广德所知,似乎也没有太好办法,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是不是叫潘季驯来着?” 忽然,张居正似乎想起来似的,开口问魏广德。 “好像是。” 魏广德吃不准,张居正是不是老早就打主意到了工部,想要推出他来插手工部事务。 不过工部确实对黄河束手无策,似乎不好阻拦。 黄河重要归重要,可不事到临头,多少还是会为自己考虑,会猜忌对手。 魏广德其实已经想起来了,潘季驯在隆庆年间因为治水,征发丁役五万余人,耗费帑金九万二千两,但不久后就因以漕船漂没事故,遭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官。 难道潘季驯走张居正的门路,想要起复? 此时,魏广德心中由开始想方设法解决黄河水患,变成猜忌张居正、潘季驯的目的。 “善贷去工部不妨问问,看这潘季驯是否真能治水。” 张居正又说道。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