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比如给皇甫嵩,比如给朱俊,比如给董卓,但是他们却不会为卢植说上一句话。
士族要卖悲情人设,就要有人挨打受屈,谁都不想自己人倒霉,那么自然是卢植一派最合适,但是吃亏之后,受了恩情的自然也会有所补偿。
其实刘宏要打压士族,因为皇权至高无上,就要有人代表士族挨打,但是势力太强的又打不动,袁氏、杨氏都是四世三公的大族,也不好动,又懂得明哲保身,那么自然是卢植这样的最合适。
比如之前,董卓不查,其实他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督邮下去查访,最适合拿出来祭旗的,自然是董卓这样的,若不是离着帝都近,及时的在十常侍那里交待了,董卓早就和那一批士族官员一样的结局了。
所以按着李儒的意思,董卓自我营造了清官酷吏的人设,投身到了宦官与朝臣合流的大潮中去了,毕竟他分属豪族,战功卓著,有实力,有战功,这样一来,刘宏也不好动他了。
当然,若是如此,督邮还拒绝董卓的受贿,那么这就意味着朝臣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很有可能已经不可调和并且剑拔弩张了,那么下一步有很大概率会爆发惊天动地的政争。
而此时,董卓就面临着这一问题,当然,他遇到的不是当初查历河东的督邮,而是查历青州的,毕竟青州士族纷纷叫苦,多方上奏,皇甫嵩其实在青州打得很不错,一个城一个城的打过去。
他的战法是围而不打,野战,黄巾打不过他,他只需要分兵困守城池就行了,青州能有多少城池,黄巾能守上十天半月就不错了,黄巾还得在城池备下一定的兵力,少了可不行,少了,皇甫嵩自然也就攻城了。
当然,这战法很好,这是建立在黄巾缺粮的缘由上,而如今黄巾不缺粮,本来十天半月打下一座城,如今黄巾不缺粮,皇甫嵩别说十天半月打下一座城了,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能打下一座,因此,在青州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才收服了一郡,还是满目疮痍的那种。
这么一来,黄巾是实力大损,毕竟皇甫嵩打下一城,就屠灭全城黄巾,黄巾哪怕百万之众,被皇甫嵩这么杀下去,也承受不住的,甚至,这时,已经有黄巾偷偷的脱离了序列,落草为寇了。
黄巾受不了,青州的士族也受不了,皇甫嵩杀人,那是没有情面可讲的,而此时,对于士族来说,人口就是财富,地大家都有,但是耕种的人却没了,总不能自己去耕地种田吧?
本来是想趁着黄巾之乱,然后一家分个几百人几千人的,皇甫嵩这么屠下去,他们可受不了。
而此时,黄巾也开始掠夺人口了,这是北上交易所需,黄巾以重兵守卫城镇,掠夺民众去北方交易,这是又一个噩耗,由此被黄巾屠灭的士族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而这也是皇甫嵩被调离青州的原因之一,皇甫嵩又不在乎人去了哪里,他要的是战功,夺城的战功,斩敌的战功,青州士族于是合力,在朝中的士族大佬还是宦官那里,花了大价钱,才终于把皇甫嵩调走。
调来一个能说上话的董卓,此时董卓在士族口中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小节什么的,没人在意,他能照顾士族的利益,这就可以了。
但是,刘宏的意思是,董卓要慢慢的走,最好等董卓到了,青州士族已经没了,最好那孔氏也没了,而董卓却不敢这么做,在十常侍派来的信使那里得到这个指示之后,董卓已经难以决定,自己是怎么走了。
快了,皇帝不满意,那么他这个青州牧,可能任期就只有一年,甚至以后,都会被闲置,而慢了,得罪的是青州士族,青州士族也并不是全都会被屠灭的,黄巾掳人北上,又不是要杀人,沿途粮食、物资供应的都很好,那些士族说不定能在北方扎下根来。
而他们不死,董卓就大大的得罪了他们,士族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