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夏收,蜀地却不会显得过于炎热,若是和平年代,这是天下最宜居地区之一了,而锦官城此时还是蜀地的核心,更是繁华昌盛,半年前魏人的肆虐,伤痕也像是早早的就被抹平了。
哪怕杨伊执意在绵竹城登基,甚至一次也不去往锦官城,当初邓艾也够狠,直接把蜀汉宫室和当朝诸卿直接绑走,这也致使哪怕各家都知道杨伊的身份,此时为了季汉大业,也不得不让杨伊坐上这个皇位。
实在是遍观刘氏子弟中,没人能承接这个岌岌可危的大汉了。
如今,看季汉仍旧能够维持,也就没有了此前的忧虑了。
城中还是诸多士族仍旧安于现状,他们都有族人在各个方面任职,家业不会衰落,只要不像是谯周那般的“领袖”人物,也不会太过忧心国事,还是多加享乐。
大户人家往往以植花为雅,因此这时来到锦官城,只从那最繁华的几条街经过,那姹紫嫣红,一眼望之,就可晃花了人眼,香气之盛,更是沁人心脾。
有人云“锦官城一府,人皆爱花,以为雅,上士者惜之,下士者慕之,走卒之士以利之。”
这一时节,因为城中的纸醉金迷,名人骚客往来者,在此地可谓无数。
城内,车马行人,络绎不绝,繁华似锦。
这且不说,那几处风景秀丽的湖畔处,更是多见青年男女之行踪。
这时候的民风,还远不如千百年后那般保守,至少年轻女子也可抛头露面。
大户人家少年,更少见不知风情的人,各大画舫上皆能常见他们的身影。
而此时以北为尊,此时锦官城北城居住往来者,也是多上士,而非寻常男女。
便是河中那乘船游玩的女子中,也多大户千金、官家小姐,且文采风流,身份低贱的青楼女往往不敢来此。
寻花问柳,去南城,谈诗论曲、求那才子佳人之说,多来北城。
这是锦官城府流传于大户子弟间的一个共鸣。
雨不大,只淅沥而下,但凡名人骚客、痴呆文妇,多喜这种细雨之时。
无论是故作风雅,亦或是真心喜欢,这微风、细雨、明湖、美人、华服少年,都注定是青年男女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细雨润泽,小湖微荡,风凉水清……这倒是个出外游玩好时节,只可惜,如今这时节,真是让人伤脑筋啊。”
锦官城虽然河网密布,但是其实都是人工开掘的河流,都是从西面的都江堰引流而来,城中的湖自然也都是人工开掘的。
一处小湖畔,有一高楼,楼高三层,在此地,实属罕见,而这楼,只是一大宅的延伸,此宅占地很广,在这寸土寸金的锦官城府北城,实在是身份和财力的象征。
站在这高楼最高那层,向远眺望,可观北城全景,而立于二楼望眼前湖景,天地美色尽入眼底。
此时,就有一玉石桌摆于二楼靠窗处,上有几样小菜,一盏美酒,两人对坐,闲谈风景。
二楼这扇窗,极大,从里向外看,景色敞亮,是个难得的观景之地。
正在闲谈的三人,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但因上士善保养之术,实际年龄或可大些。
也可能真的就是这个年纪,邓艾一把将季汉上卿尽皆掳走,这各家自然也就换了家主,不过各家差不多也都是三十岁左右就换家主,除非是上代握着不放或者子孙不孝。
不过这等士族,都有着合格的培养之术,一般不会出现这等事,不然家族也传不了几代。
一人白面长须,一人黄面短须,一人却是粗豪,皆是随意打扮,但身上任意一件衣物,都是上好的蜀锦,足可够那寻常百姓一年的嚼头。
说话的正是那白面长须之人,虽是叹息之语,但语气间却不见多少忧虑。
“吾等兄弟家祖传功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