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朝兴旺打下坚实基础,以至其后国祚得以延续八百余年。
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都镐京,岁寿一百三十九岁。子丁公吕汲继其父齐侯爵位,继续辅佐周康王在朝,掌管周王朝精锐部队三千虎贲,保卫丰镐。
姜子牙在齐国时间虽短,但因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盐优势,因而人民归附,使姜齐成为大国。
周康王二十五年,中原安定,康王姬钊率领大军北征,攻打鬼方。
经过两次大战,周朝大获全胜,杀敌无数,缴获牛羊马匹,数不胜数。
鬼方不仅损失惨重,并且被俘四个首领,自此再也不敢骚扰周朝边境。周朝由此边境安定,百姓大安,周康王威加诸侯,四夷无有不服。
当时诸侯跟随周康王征伐,大国便有楚国国君熊绎、鲁国国君伯禽、卫国国君康伯、晋国国君姬燮、齐国国君丁公,小者无算。为答谢辅佐之情,勤王随征之功,周康王便将所获宝贝器物,分别赐给诸侯。
但在颁赐宝器之时,周康王心怀偏私,因齐、晋、鲁、卫亲缘较近,故皆得到重赐,而楚国因无亲缘关系,便即不曾赏赐。楚侯熊绎由是大怒,渐渐不服周朝管辖。
周康王东征北伐皆胜,威加四海,于是便在周成王庙宇所在地丰宫会盟诸侯,树立周天子地位,史称“丰宫之朝”。周天子檄文到处,天下诸侯都无不凛遵,皆亲至丰宫祭拜周成王,同时朝贺天子康王。由是周天子地位再次确定,威势赫赫,四海咸服。
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位二十五年去世,安葬毕原。子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
周昭王即位之后,继续扩大疆域,素喜征伐。先东征攻打诸夷部落,并多次获胜。后闻荆南多铜,便多次寻找借口发兵南下,并以南方曾国、邓国、鄂国等诸侯为先锋。由是先后南征,平定虎方、荆楚、扬越等地蛮族叛乱,并深入江汉以南,大获铜器财宝以归。
周昭王十四年,夏四月初八,天象异常。镐京河、井、泉、池突然同时泛涨,溃围横溢;山川大地摇晃,宫殿、民宅倾危。夜间,又有五色光气贯入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尽作青红之色,天空中二十八宿皆都不见。诸侯及大臣见此,皆谓王道缺失,以致异象叠生。
昭王十六年,亦即公元前980年,昭王姬瑕无故东征,率军对东夷各国进行军事威慑。楚侯闻说天子东征,想起北伐鬼方时惟独不赐宝器之辱,趁机挑唆虎方、荆楚及扬越叛周。虎方、荆楚、扬越诸部,泛指长江中游江汉之间诸多方国部落。毗邻鄂、曾二国富产铜矿,虎方诸蛮便欲侵吞二国,争夺铜料。由此一经楚侯挑唆,便即反叛,来夺铜山。
周昭王闻报大怒,亲率王师,联合曾国、邓国、鄂国等诸侯大军,就此南征虎方、楚蛮、扬越等部落。同时命令东方诸侯,率本国部队从王南征荆楚。南征行动计划周密,经由唐、厉、曾、夔,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以归。
此后不久,昭王复又组织二次南征,铸器铭功而回。
昭王末年,三次南征,又获大胜,得到大量青铜,班师回程。
过汉水时,昭王下令搭建浮桥以渡。
因队伍中携带大量青铜,大军半渡之际,浮桥承受不住,突然垮塌,如同山崩地裂。
昭王与蔡公正乘战车而行,浮桥垮塌,便都随车落入江中。随行卫士,无不惊叫。
时有昭王右弼卫士辛馀靡,身高力大,且善游泳,纵身跳江,下水寻找。
随波逐流半日,辛馀靡最终背负昭王尸首到达北岸。然后又返回江中,捞出蔡公尸体。周昭王本来班师凯旋,居然溺水而死,便成周史一大疑案。
画外音:据晋朝时出土《竹书纪年》记载,昭王伐楚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