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军队,命韦孝宽为帅东伐,驻军河阳。尉迟迥命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以兵败之,又进驻怀县永城桥东南。
怀县地处要塞,城墙坚固,诸将请求攻占。
韦孝宽却道:此城虽小而坚,若不能下,必弱我军威。不如先败其主力,则此小城之军又有何作为?
于是舍弃永桥小城不理,竟带大军驻扎武陟。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适值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
八月十七日,静帝使监军高颎前来督战。韦孝宽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
尉迟惇令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则命士卒在上游构筑工事,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之土墩,名曰“土狗”,以阻火筏近桥。
尉迟惇挥军稍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韦孝宽却乘机擂鼓齐进,全军渡毕。高颎在对岸监战,当即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
官军于是奋力猛攻,大败叛军,尉迟惇快马逃归邺城。韦孝宽率部下六名行军总管,乘胜追击尉迟惇溃军,迅速迫近相州。
尉迟迥遂以精兵三千,埋伏于相州南野马岗,被行军总管宇文忻率五百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击败,韦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
尉迟迥乃集中全部兵力十三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另有从侄青州总管尉迟勤来援,先头部队三千精骑先达,五万主力尚在途中。
韦孝宽闻之,不待其援军悉至,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披甲上阵,部属均拼死力战,韦孝宽进攻受挫,被迫撤退。
当时行军总管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出城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命令军士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忽被射杀,纷纷逃避,喊声震天。
宇文忻令三军趁机扬声传呼:贼兵败矣!
韦孝宽军于是士气复又大振,乘乱进击。尉迟迥军大败,率余部退入城中,韦孝宽乘势挥军围攻。长史李询、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而入,尉迟迥被迫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
至此,尉迟迥举兵六十八天,即告失败。怀县永桥镇小城果然陷落,城中士兵全部在游豫园被活埋,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韦孝宽振师回京,次月去世,年七十二岁。赠太傅、雍州牧,谥号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字幕:随国公杨坚,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小字为那罗延,杨忠之子。
齐王宇文宪曾向武帝宇文邕进言: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
来和欲留后路,谎称道:杨坚忠心可靠,若陛下使之为将带兵攻陈,则无不下者。
宇文邕放心不下,又暗使相士赵昭偷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友善,回报武帝:陛下休要多虑,杨坚相貌极其平常,无大富贵可言,至多不过官至大将军而已。
内史王轨劝谏道:杨坚貌有反相,不可不除。
宇文邕不悦道:果若天命如此,又何能解焉!
最终不杀杨坚。
宣帝宇文赟即位,立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后,杨坚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赟对杨坚疑心更大,曾直言不讳对杨皇后说道:我定要灭你全家!
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道:若杨坚有无礼声色,当即杀之!
后召杨坚入宫,议论政事。杨坚心中早有准备,不论宇文赟如何相激,皆神色自若,致宣帝无机可乘,遂罢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