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厂?”
朱翊钧有些疑惑道。
“纱厂那边可是有什么事?”
“事倒不是什么事,现在纱厂已经扩大成十万锭的规模,以现在的规模来说,它一天纺出来的纱,远远超过十万纺纱工纺出来纱。”
“哦,相当于十万人!”
朱翊钧惊讶道。
“这可真了不得,要不是纱厂在城外,我可真想去看看,看看你说的那个什么机器纺纱到底是怎么纺的。”
一直以来朱翊钧对于机器都有着少年人特有有好奇,注意到转移到机器上的他,立即忘记了先前的不愉。
“嗯,确实不太方便,不过要是你有兴趣的话,我回头可以给你拿几本书过来。”
“书?”
“对,也就是一些机械原理的书籍。”
空间里本身就是清末出版权的一些机械原理的电子书,用来进行机械扫盲倒是再合适不过,当然需要加以修改,也是目前学徒们学习的书籍,里面的知识很简单谈不上深奥,但是却可以让人了解到机械常识。
“嗯,回头你把书放在这,我让客用过来取书。”
然后朱翊钧又说道。
“不过,致远,虽说这公司里的小事我是不问的,可既然你提到了纱厂,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
这小子……心眼可真够细的,见他还记得这些,施奕文心里暗自寻思着,并且考虑着如何弥补先前的“失言”。
“北方素来不种棉花,现在咱们办了十万锭的纱厂,到时候,这棉花能不能供得上,你可得提前把握好,毕竟到了冬天,才是棉布最好卖的时候,而且,到了冬天,这卢沟河可是会结冰的,你上次说的那个水轮机怎么样?确定能过冬吗?”
听听朱翊钧一一道出他的担心,施奕文笑着说道。
“这事我还正好和你说,来的时候,我特意在外头转了一圈,眼下京郊地里种的棉花,差不多都已经快要丰收了,长势分外的喜人,说起来,还是北方更适合种棉花。”
看着朱翊钧,施奕文又说道。
“其实,我当初办纱厂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这办纱厂,瞧着是件好事,可是往深远处说,却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哦?怎么个利国利民?”
朱翊钧好奇道,对于一直立志做个明君的他来说,自然对“利国利民”极为敏感。
“北方百姓素来贫苦,说到底,还是因为每亩产出有限,小米高梁一亩,即便是上田也不过一石有余,小米一石不过三钱,高粱、麦子也就是六钱,土地产出有限,自然也就贫苦了,毕竟百姓种田,最终还是要卖粮交税、买布添衣,这个贫苦大抵上指的是百姓挣不到银子……毕竟太平盛世的,大多数百姓,总还是能吃得上饭的。”
在皇帝的面前,当然要有所保留,至于所谓的“家家干净”不过只是文人的夸张而已,大多数时候,百姓还是能吃得上饭,至于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那就有所区别了。
“嗯,确实如此。”
朱翊钧点点头,然后郑重其事的说道。
“可天底下,也有不少百姓吃不饱饭,毕竟,风调雨顺的年景不多,致远,你的那个压水井,可是有大功于天下,活民又岂止千百万人,说起来,就你这个功劳……”
致便是给个伯爵给他,也是理所当然的。
见朱翊钧又一次提到了压水井,施奕文微笑道。
“于百姓有利就好,至于功劳不功劳的,我从来没想过,于百姓有好处,那么就与陛下也必定有好处,毕竟,陛下是替天牧民。是天下百姓的君父。”
尽管类似的话,朱翊钧听过很多,但现在听施奕文这么一说,他的心里却忍不住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