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节 领袖(1)(2 / 5)

,很多人担心,会影响到公正与公平,更有可能玷污纯洁的思想舆论。

而国家大臣,也会注意,不去刻意影响和插手学术界的事情,免得引发天下人的反弹。

张越却是充耳不闻,只是微笑着。

“侍中何故发笑?”夏侯胜盯着张越,问道“是在下说错了吗?”

“我劝足下多看书……”张越摇头道“莫要在此贻笑天下……”

“嗯?”夏侯胜不解“敢请教侍中……”

内心却是蹭蹭的火了起来!

叫我多看书?

吾四岁发蒙,六岁便通《论语》十二岁治《公羊》十六岁学《易》,然后读诵《尚书》《诗经》,二十二岁便开始游学天下,与天下郡国英杰交往,所过之处,无人不服。

连叔祖父,也要夸赞,说能承我衣钵者,必子长(夏侯胜表字)。

故而,夏侯胜是骄傲的。

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能指教他的人已经不多。

肯定不包括眼前这个张蚩尤!

故而,连看张越的眼神,都有些鄙夷了。

在夏侯胜看来,这个权贵,虽然有些能耐,但他过线了!

自董江都迄今,儒家各派,还没有谁是既身居高位,又掌舆论之喉舌的。

张越看着眼前的这个儒生,呵呵的笑了笑,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学问吗?”

“周公、仲尼,及三代先王,有说过这样的话?”

“治学的目的,乃为治国,是为匡扶天下,是为造福社稷……”

“可不是为了,让君等在此高谈阔论,却无益天下……”

“是故,仲尼曰圣人之治国百年,可以去残胜暴!”

“故能垂于青史,为万世祭祀者,三王五帝,伊尹周公、子产管仲者!”

“是故礼曰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先贤与先王,何时说过,治学不治国这种话?”张越直视着夏侯胜,挥手道“小儿辈,且先退下,多读书,不要好读书不求甚解!”

说完这些话,张越神清气爽,内心成就感爆棚。

眼前此人,张越自然知道,他就是未来的尚书系巨头,大夏侯学派的创始人。

虽然目前,他还没有发育完全,不是那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儒,只能算是一个儒家的俊杰青年。

但这种骑在未来巨头头上,指点江山的感觉,依然很爽!

这就好比重生文里的主角,将杰克马当小弟训一般。

但夏侯胜却没有丝毫退缩,他直直的看着张越,强自辨道“好叫侍中知道,此乃数十年来,天下固认之规则!”

“胡临淄(胡毋生)、韩燕蓟(韩婴)、董江都、辕西安(辕固生,齐郡西安人),皆遵而循之,侍中岂能毁历代先贤、鸿儒之制?”

“如此,吾恐天下笑之!”

其他儒生,也都跟着起哄“是极!是极!数十年来天下皆公认如此……”

张越看着,摇了摇头,内心叹息了几声。

儒家独尊,这才几十年呐,这个曾经奋发、激昂、向上的学派,就已经沦落至斯了!

想当初,先帝时,辕固生与黄老学派的黄生,君前辩论,汤武革命、武王伐纣的正确与否时,据理力争。

坚持汤武革命顺天应人,武王伐纣,吊民伐罪,乃是最正确不过的大义。

直面黄老霸权时,更是寸步不让,步步紧逼,即使被窦太后丢下兽圈,也不改本色。

更有楚国大儒申公,在建元新政时,被恭迎到长安。

面对毛躁的天子和激进的大臣,明知道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进去,也坚持劝谏天子“为政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